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特定情境中,道德与法律常发生冲突。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分为某一行为或事物的性质与道德一致而法律冲突和与法律一致而道德冲突两种情形。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对立法伦理、执法伦理、司法伦理、守法伦理各法律伦理都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在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有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法律伦理,才有现实性以及能被人们所接受和遵守,才能完善我们构建法律伦理的视角和完善法律伦理学学科自身。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3.
法律正义,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观念和抽象的社会规则,作为法律所追求的终结价值和至善理想,是一个带有客观性的社会现象。法律正义观念缘起于古代人们对人或神的正义美德的赞扬,法律正义实际上就是人们所期待的古代神或人的正义美德的变迁形态,也是人们对法律的道德基础的内在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道德评价"义务"本位与法律评价"权利"本位差异,道德评价的主动性与法律评价的被动性差异,道德评价的多变性与法律评价的相对稳定性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法律保护和道德提倡相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困惑,它"颠覆"着人们对道德的信念和法制的信心。因此应在立法中吸收道德内容、寻求道德与法律的平衡点,以道德评价监督法律评价,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水平,减少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相悖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道德性》是美国新自然法学派的著名法学家朗.富勒的著名法理学论著,然而其被引进国内却远迟于其他同时代乃至后来者著述,国内学界研究富勒学说者亦寥寥可数。作者希望以后生学者眼光通读该著作,分享富勒关于新自然法学、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法律的外在道德与内在道德等法理学问题的丰富思想,或可为当下建设法治社会事业提供另一种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代中国法律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法律观念滞后是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最初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被追求,后来在分化的社会中获得各种表征,由此思想史中出现了对正义的各种呼唤: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综合的正义。在现代社会的正义舞台上,法律正义是前台的主角,道德正义是后台的导演。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可以被总括为道德正义先于、大于和高于法律正义。具体说来,道德正义为法律正义奠定基础,规定范围,和提供标准,而法律正义使道德正义获得部分的保障,得以具体的实施,和立足现实的土壤;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次序、逻辑外延、理论地位、实现方式等方面皆有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逐渐弥合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的裂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想,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两条相辅相成的途径。但是法律的道德化应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之泛滥,而道德的法律化应防杜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和专制主义之泛起  相似文献   

8.
传统道德随着制度、观念和时间的磨砺,其中有些与现代制度、观念等相抵的部分不可避免地遭遇流失。本仅从法律层面探寻现代政治制度、观念更新及法律体系等诸方面造成传统道德的自然流失、人为流失及客观流失,借此窥视流失中的传统道德在现代法律中应然或必然的处境。  相似文献   

9.
在国外,关于安乐死法律冲突、道德冲突的讨论中,呈现出安乐死合法化的趋向。在我国,安乐死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复杂和慎重的问题,应加强研究论证、引导,加以规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代中国法律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法律观念滞后是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在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中以法治或德治的治理方式出现,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矛盾运动分析了社会治理模式的选择,并提出社会治理过程中法律公正与道德公正的冲突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道德分离命题是法律研究深入的有效切入点,该命题蕴涵着三个层面的规范意义:法律的存在是普遍性的社会事实,其实现方式有别于理想道德;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或协调源自于效力自我指涉性的法律体系,该特点是法律权威性的条件;法律的技术性使得其富有成效地服务于社会共同利益,从而中立于道德的主观争论。  相似文献   

13.
步德茂《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十八世纪中国的财产权暴力纠纷,一书,从道德经济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研究了18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财产权纠纷暴力冲突,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纠葛关联。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争论,但它是在接受了法律与道德存在不言而喻的联系的前提下,更注重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在欧美法哲学家视野中,该话题主要体现在探索法律与道德本体意义上的联系而体现出法律道德性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争论的批判性解读,便于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争论,但它是在接受了法律与道德存在不言而喻的联系的前提下,更注重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在欧美法哲学家视野中,该话题主要体现在探索法律与道德本体意义上的联系而体现出法律道德性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争论的批判性解读,便于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伦理视角下分析了道德与法律的新关系,主张承认区别,强调联系,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功能上"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在实施过程上"你借我一下,我借你一下".文章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冲突时的道德选择与法律选择,主张法律融入更多的道德,实现即合法又合理的目标.最后论述了新时期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新内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变化着的、发展着的;注重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发挥整体优势与组合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方出现互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今天,现实生活中法律与道德两种观念、两个标准的冲突时时出现,需要对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冲突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是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根据中国现实,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形成当代中国的法治观念,以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     
道德与法律历来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埃德加·博登海默博士反对传统的关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区别的简单划分 ,认为道德与法律既关注人们的思想 ,也关注人们的行为。道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法律 ,要在司法领域中慎重的运用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就难免出现矛盾与冲突。由于矛盾冲突的多样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想穷尽所有的冲突并对其作出明确的选择也许只是一种幻想,而根据法律和道德的精神就选择的原则和一般性要求进行探讨则不失为现实与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