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大学生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这些网络舆论,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和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强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网络社会已经来临,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如何在网络社会中占领互联网的传播阵地,聚合马克思主义新旧受众群体,以达到深入人心的舆论传播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网络社会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网络社会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加强网络社会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正在迅速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媒体舆论的民意性、隐匿性和互动性特点的影响下,网络媒体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了一种“共振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网络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良性的循环也能产生恶性循环。所以要合理地引导与规划“共振机制”,使其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我国舆论宣传、文化融合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阵地,会时刻受到来自互联网舆论的影响。文章对高校网络舆论热点的背景、特点、方式和现状进行研究,指出高校建立一套网络舆论的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信息存档和信息反馈机制,对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控制和宣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崛起,也为网络政治舆论形成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政治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舆论形式,因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便捷性和隐蔽性等诸多独特优势,具有其特殊性.我们拟从现实出发探讨网络政治舆论的形成,使人们更好地把握网络政治舆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的总体梳理,在明确网络舆论暴力定义的基础上,对网络舆论暴力的表现形式、社会效应、发展趋向及深层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建构了我国网络舆论暴力的宏观成因模型,以期对网络舆论暴力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处理平台,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当今社会多了舆论载体。我国的互联网在媒介中功能定位逐渐清晰,但其影响是双重的。作为政治舆论的传播方式,其主要功能是:政治意愿传播、维护公民权利、支持国家外交。要充分认识政府加强对互联网舆论进行引导的意义,增强引导的主动性和方向性,进而,实现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卖现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已逐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舆论形式,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如何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全球看,互联网日趋显现"第一媒体"之势,与网民交流渐成常态.网络已成为转型期民意表达主渠道.网络的声音,正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网络问政成为政坛新气象.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能力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交流以及学习的工具。但是,由于网络的广泛性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特征,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对于网络舆论而言,它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弥补了传统舆论的不足,但是同时随着它的发展也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的影响,如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网络暴力以及非理性的舆论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法律视角来对网络舆论传播的暴力以及理性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网络舆论的优点最大化,使其在社会监督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总数跃居世界第一,这使得政治舆论传播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互联网给国家政治舆论传播控制带来难题,也带来机遇。互联网是国家控制政治舆论传播的"双刃剑",运用得当就能发挥其积极功能,成为稳定政治舆论的工具,反之,则会催发集体行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的总体梳理,在明确网络舆论暴力定义的基础上,对网络舆论暴力的表现形式、社会效应、发展趋向及深层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建构了我国网络舆论暴力的宏观成因模型,以期对网络舆论暴力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论日益成为社会整体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产生影响。受网络环境影响极大的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舆论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所肩负的未来社会责任要求,使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任务日渐繁重。如何认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网络舆论行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愈发丰富多彩,特别是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相互结合,更为人们提供了十足的便利。对于大学生来讲,互联网已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互联网都会参与其中。互联网虽好,但也有诸多危害。就网络舆论而言,容易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带来影响,如果是正确的网络舆论,将会起到积极作用,若是错误的舆论,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说,面对褒贬不一的网络舆论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因此,本文从管理理念、内容方法、网络培训方面提出了网络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舆论日益成为社会整体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产生影响.受网络环境影响极大的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舆论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所肩负的未来社会责任要求,使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任务日渐繁重.如何认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网络舆论行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集体记忆是族群认同的基本依据,是共同体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互联网改造了人类的时空观和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为集体记忆的书写和阐释带来了挑战:祛魅、断裂、窄化、公共舆论主导、常人社会消费和部落化等。这些挑战加剧了现代认同与合法性危机,同时也潜隐着再造社会团结与共同体生活的可能性。应当促进多元协商、构建公共领域和重彰价值理性,以形塑互联网时代的集体记忆、族群认同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生成的“虚拟熟人社会”与传统熟人社会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其道德舆论发挥监督功能的机理也与传统熟人社会相类似。虚拟熟人社会的道德关系为道德监督功能提供内生依据,虚拟社会中人的固定性存在为道德监督功能的发展提供外在支撑依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以“虚拟熟人社会”的形式生成丰富的网络道德舆论资源,并通过不断强化道德监督功能的外在监督力度,从而推动道德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表达意志和个人观点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存在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所以,网络舆论监测成为现代国家应对网络的发展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网络舆论监测可能会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构成威胁,因此明晰我国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路径选择、确立网络舆论监测的基本法律原则、构建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框架与具体制度,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对政府网络舆论监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体也应运而生。它主要来源于影视作品、名人微博、热点时政新闻、社交网络等。网络流行体的主要功能是娱人娱己、评述社会事实、宣泄情感、形成舆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变化。网络已成为民众接收政治信息、表达政见不可或缺的载体。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便捷、快速、直接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及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但受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及其舆论本身的非理性因素影响,政府网络负面舆论一经形成,政府便会置身于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全面认识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增强防范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以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舆论迅速出现,当负面网络舆论没有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时,就会引发网络舆论危机,并对社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网络舆论危机的相关理论与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