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藏高原上吐蕃王朝的逐渐崛起与强大,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成为其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同时,唐蕃之间的战争也日渐突出,大非川之战是唐蕃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唐蕃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以大非川之战为起点,唐蕃之间展开了近两个世纪的对峙和争战。由此可见,大非川之战对唐蕃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唐与吐蕃战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与吐蕃战争频仍,从公元714年到公元821年共发生了七次和盟事件,梳理唐与吐蕃战争与和盟的史实,分析唐蕃战争中吐蕃胜多败少但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蕃战争起伏绵延长达200余年,自“安史之乱”后,双方长期对峙于六盘山一线,唐朝以京西北八镇固守京畿和关内道。从唐代宗后期开始,吐蕃军队在继续频繁侵犯关中的同时,又从白于山之外向东进攻关内道北部,企图迂回延州和关中,而盐州首当其冲。本文以唐蕃战争后期的时空过程为背景,对盐州的军事地理价值作具体述论。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长庆会盟的原因以往论者将唐蕃长庆会盟的原因大多归结为如下两点:(1)唐蕃双方社会矛盾日渐加深,双方都没有力量再进行对外战争了;(2)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雄角逐,双方力量已达均衡,谁也不可能战胜谁,故而有了息战言和、改善关系的愿望。乍看起来,以上结  相似文献   

5.
魏文斌  吴荭 《家教指南》2001,(1):128-133
炳灵寺石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隘上,唐时随着唐蕃古道的繁荣和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交往的频繁,炳灵寺留存了唐蕃关系的史料。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率大军代蕃,开元十九年(731年)以崔琳为首的和蕃使团途经炳灵寺礼佛、出使及使团成员、唐代召募防御吐蕃抢麦的防秋健儿等,皆见于题记。  相似文献   

6.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唐蕃双方互派使者,交流频繁。宋代,唃厮啰与宋朝的交往尽管只代表了部分藏族地区,但还是体现出来朝贡在维系二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元代,西藏地方通过朝贡,中央通过赏赐,既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也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青白盐问题是由宋夏战争引起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战争的发展,双方政治、军事对立的扩大,一直没有能够解决,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宋夏关系的研究。青白盐问题缘起及暂时平息青白盐问题缘起于困李继迁。公元982年,李继迁反对族兄李继捧投降宋朝,献出世居的四州八县之地,出奔地斤泽,他利用蕃部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心理,联姻豪族大姓,组织反宋联盟。公元985年攻下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当时正是宋朝与契丹处于战争激烈阶段,继迁利用  相似文献   

8.
古罗斯与拜占廷早期关系始于公元6世纪,止于公元9世纪,以战争和贸易为主要交往方式,以7世纪上半期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主要交往方式是战争,后期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贸易.早期的战争和贸易对双方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加剧了拜占廷国内危机改变了民族分布,又极大推动了古代俄罗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诗人李白一生浪迹江湖,饱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全国。浔阳(包括庐山)也是他多次驻足之地,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到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先后五次来到浔阳,留下了几十篇诗文。它为九江的灵山秀水增添了光彩,也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漫游生活。第二年(开元十四年)他经洞庭,第一次来到浔阳。此次来浔阳居住的时间不长,以庐山风景为题,他写了四首诗,即《望庐山瀑布二  相似文献   

10.
元结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卒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享年五十四。元结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急转直下而加剧的年代.他经历了唐帝国昌盛期、由盛转衰期与衰败期.昌盛期指开元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也就  相似文献   

11.
唐朝中后期,与外族政权的关系主要是与吐蕃政权之间的关系,唐蕃关系的变化对唐王朝的整个局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萧关诗对唐蕃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他方面的情况都有较为突出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友好与战争并存、夷夏观念与民族融合交织、边地人民渴望收复失地以及崇尚武力等。  相似文献   

12.
开元后期唐蕃关系探谜邵文实唐与吐蕃间的和与战是唐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吐蕃对西域及河西、陇右的争夺又是其中的主要矛盾。但一般说来,史书关于吐蕃在前期对西域的攻取活动记载较详,史学界对于吐蕃攻取河陇后的历史研究较多,而在开元后期这一个时间段内,无论...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与渤海国的双边友好往来始于公元720年,终于公元920年。渤海与日本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最初目的是结成军事、政治同盟,以应付政权初建时期周边的不利环境。随着渤海国政权的稳固和国力的强盛,通好日本的主要目的转为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双方关系虽有波折,但从总体上来看,维持了睦邻友好的关系。本文拟追溯双方在不同阶段发展邦交的情况,分析其特点、成因,以揭示其真相。  相似文献   

14.
田豫被围考     
公元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初,鲜卑轲比能部逐渐强盛起来,开始了统一东部鲜卑各部落的战争。伴随着鲜卑各部落的统一,却引起了鲜卑和曹魏政权之间关系的变化,以致在此期间双方不断发生军事磨擦。而田豫任职乌丸校尉正值此际.马长寿先生所著《乌桓与鲜卑》一书在论述这一史实时指出:“轲比能统一东部鲜卑的经过我们知道得很少。黄初三年(公  相似文献   

15.
邢利海 《文教资料》2008,(3):102-104
公元1075-1077年,中国宋朝与越南李朝发生了战争.对于此次战争,越南方面与中国方面都各执一词.本文阐述越南史学家与中国史学家对此次战争的主要观点.从双方的记载来看,都有充足的理由.笔者根据双方的记载,浅谈自己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一个点展开,谈谈自己所认为的历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辽野 《丹东师专学报》2011,(2):127-130,136
2010年朝鲜半岛是在局势不断紧张中度过的,这是由朝韩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美国推行其东亚战略的结果。局势不时紧张,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已成朝鲜半岛的常态。朝韩目前的实力都不足以压制、吞并对方,美国也无力发动对朝鲜的战争,中俄是遏制战争的有力因素,斗而不破是朝韩关系的特征,半岛发生大战的可能性极小。2011年初朝韩都发出缓和关系的信号,下半年会进一步缓和。朝韩双方都无法支撑长期紧张局势的压力,美国也需要在缓和中寻求朝核问题的解决途径。2011年下半年朝韩双方可能重启经贸合作,有限恢复韩国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  相似文献   

17.
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主要活动于我国西南边疆的青藏高原。隋末唐初,吐蕃开始崛起,到其赞普松赞干布时代(相当于唐太宗时代),统一了各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主贵族政权——吐蕃帝国。吐蕃帝国建立之时,正是中原唐王朝立国之初,由于当时两国国内形势的影响,在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的努力下,双方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公元七世纪中叶以后,唐太宗与松赞干布相继去世,两国关系就不断发生争执,此后战争在双方关系中基本居于主要地位,而在西域地区的争夺角逐则贯穿于两国关系的始终,它不仅导致了唐帝国在西域地区的统治最后崩溃,而且对两域地区的民族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焕祥 《考试周刊》2012,(71):33-33
吐蕃是公元七世纪初兴起在今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民族,吐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其向唐朝西北地区的扩张,直接地影响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包括唐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攻防体系。吐蕃建立了一种以军事民主制为特点的军事制度,使其在唐蕃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胜多败少。唐王朝因此也不断改变着在西北地区的攻防体系,同时,把和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策略,来弥补唐朝军事力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南半岛的战争,这里主要是指公元十四世纪至十九世纪,在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等五国封建王朝之间发生的战争。当时各国封建王朝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仍。有的战争竟动员几十万军队参战,声势浩大,战斗激烈;有些战争后果严重,影响深远。研究这些战争,有助于了解中南半岛地区纷繁的历史和认识今天的现状。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中南半岛地区小国林立。后来随着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到公元十世纪以后,出现了由几个大民族建立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国。在中南半岛的南部,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兴起(802~1432),曾发展成为强大帝国;到十三世纪,吴哥王朝开始  相似文献   

20.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抱负,便“仗剑去国,辞京远游”,离开他生活了整整20年的四川,离开了蜀中的亲人和朋友,踏上了一条如青天般的大道,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