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薇 《新闻爱好者》2011,(17):81-82
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体的"第一语言",是信息传播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对于各省市电视台来说,如何盘活本地资源,充分发挥人的因素,通过科学的策划与编排让主打类新闻节目充满活力呢?笔者以为尝试"三三制"原则,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所谓电视新闻编排的"三三  相似文献   

2.
魏思思 《编辑之友》2011,(Z2):37-38
随着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已经在行业内迅速推开。新闻出版总署有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300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201 1年内还有5 0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开始转制。作为非时政类报刊中的重要一分子,原来所属事业性质的部分学术期刊,真正迎来了"企业化"的机遇和考验。对于那些已经转制成为企业性质的学术期刊主体,如何在"企业化"的过程中走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是摆在每一位学术期刊从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文摘的魅力没有人怀疑,原创的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可是人们又不能不承认,被称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读者》,是一份文摘月刊。2000年英国出版的国际期刊年鉴里面,《读者》的发行量排在世界综合类期刊的第四名,第一名则是美国的《读者文摘》。上海《报刊文摘》,是一份新闻文摘周报,发行量达100 万份,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一些全国发行的新闻报刊。对于有阅读习惯但时间又不充裕的人来说,欣赏文摘类报刊是最佳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不管报刊市场竞争怎么激烈,《读者》、《报刊文摘》、《小说选刊》等文摘类报刊始终走红。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文摘类报刊或文摘类版面已发展到8000多家,仅北京就有2000多家。  相似文献   

4.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人的日常交往和社会生活是按角色要求进行的"表演"行为。媒体人也是一些"演员",他们需要按照剧本的设计、舞台的特点,遵照导演的要求进行表演。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平台的传播活动,是媒体人根据媒体定位,按照其职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谓"浮漂",非指大型通用辞书中"浮漂"释义,而是指钓鱼活动中某一专门工具,即各种大型通用辞书中所用的"鱼漂". 目前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钓鱼类连续出版物(期刊)共有3种,分别是:1984年10月创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中国钓鱼》(月刊);1993年7月创刊,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钓鱼》(半月刊);2001年1月创刊,由辽宁北方报刊出版中心主办的《垂钓》(月刊).在这3种正式出版的钓鱼类连续出版物(期刊)中,《中国钓鱼》将"鱼漂"称作"浮漂",《钓鱼》、《垂钓》皆将"鱼漂"称作"浮标".  相似文献   

6.
李京明 《传媒》2014,(9):26-27
正在网络信息泛滥、新媒体"把关人"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报刊在主流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格外紧迫。其中,报刊"把关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领域的先驱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这一理论后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又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拥堵车流中,你有没有焦躁地狂按喇叭?网络谣言下,你有没有无谓地留言发泄?一人一时的反应,是情境所迫、性格所致甚至习惯使然。然而,刺耳的喇叭合鸣、疯狂的穿梭并线,当路怒成"族",网暴成"群",攻讦筑出"高楼",讨论演为"对  相似文献   

8.
看到报纸上自己喜欢的栏目,就像品尝了一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今天,用优秀版面、栏目吸引读者,已经成为纸媒获得口碑的重要手段.让本土文化唱主角 "记忆"版创办之初,稿件、照片来源范围狭窄,编辑在报刊和网络上转载或摘录一些记忆类作品刊发.一些读者颇有微词,称"记忆"版是"二传手""文摘报".偶尔也有一两篇切合本地实际而发的特稿,但因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并未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1996年海外市场最后一张下午出版的晚报停刊,晨报的大行其道与晚报的消亡在全世界已成定局。近十年来纵观国内市场,无论是党报还是各类都市报、商报、专业报等纸媒,凡是以时事资讯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刊,几乎看不到还有下午出版的"晚报",即便是名称"晚报",也都改为清晨出版上市。万千报纸与朝阳一起与读者见面,成为报刊市场颇为壮观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两会新闻出现了"抓大放小"的现象:全国两会报道,热闹异常,新闻不断,雷语不断;而省市两会报道,官气有余新闻不足,和谐有余火辣不足.究其原因,其实与舆论监督"灯下黑"是一样的.全国的事,外地的事,大报特报大批特批;而本地的事,则"家丑不外扬",想扬也障碍重重、顾虑重重.其实,媒体面对的主要是本地公众,本该更关注本地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对一九五五年二月创刊"全国主要期刊资料索引",每两月出版一次,内部发行。一九五五年共出五期。一九五六年起,除杂志外,增入报纸资料,改名"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公开发行,仍为双月刊。同年七月起改为月刊。印行数量从最初的一千份增加到最近的四千四百份,说明了这一索引刊物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该刊资料著录,分为篇名、作者、译者、报刊名称、出版年月、卷期、总期、页数等八项,分项编列,报纸资料篇目的出版数,注在页数项下。资料分类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增订本为基础,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在子目方面作了部分的修改与补充。原先以1234……作为类次,一二三四  相似文献   

12.
时评是报刊一大看点。但是,综观现在报刊的时评作品,我注意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过分偏爱"昨日时评"即是其中最明显的一处硬伤。所谓"昨日时评",就是针对昨天各媒体的新闻事件的评论。流风所及,一些报纸甚至对"昨日时评"以外的时评作品评价一律亮出红灯,非"昨日时评"而不登。  相似文献   

13.
郑力 《新闻实践》2012,(12):72-73
重大主题报道是一座"新闻富矿",也是都市类媒体提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因为其"重"其"大",一些重大主题报道往往喜欢拉开架势做"大文章",给人一种"硬宣传"的感觉。结果事与愿违,读者不爱看,甚至看了不相信,严重影响了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在去年建党90周年前夕,中组部和浙江省委组织部派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在审判《新莱茵报》法庭上发言道:"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马克思的经典思想,严肃给定了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者,必须成为党的喉舌,坚守新闻"党性",发正社会"舆声"。"党性",是社会主义新闻执业者的"魂"。"舆声",是鼓舞社会正确前进的号角。合格的新闻执业者,就得守住"魂",发好"舆声"。一、紧守"灵魂",为党发声列宁说"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  相似文献   

15.
周军 《新闻世界》2020,(4):53-55
媒体迭代发展的新时代,更具地域性、关联性、亲近性的本地时政新闻,成为地方党报的优势资源。然而,坐拥这一"金矿"的地方党报,大多未能将此资源优势转化成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增长点。实践中,我们看到,地方党报新媒体的本地时政新闻报道,往往不能"先声夺人",反而是"落后半拍",不符合新媒体传播的时效需求。为什么,怎么办?本文试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9):38-39
<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论述中,"独立报刊"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考察他们使用这个概念的情形,可以窥见到他们对报刊政治判断的基本立场,以及权衡社会力量对比之时的报刊策略思想。在他们的论述中,报刊是否"独立",主要从报刊与当权政府或党派是否有密切联系,是否依附还是独立自主来判断的。一般说来,他们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7,(2):105-106
<正>"舆论纸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报刊和舆论关系的一种喻证,完整的表述是"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德文原文为"die Zeitungen als das Papiergeld der?ffentlichen Meinung zirkuliert"。[1]这一论断概括了报刊和舆论关系的特点,是他们舆论思想的经典阐述。"舆论纸币"的概念出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国际述评(三)》一文。这篇国际时评写于1850年11月1日,刊载于当年马克思主编的杂志《新莱茵  相似文献   

18.
“艳照门”与香港有关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春节前后,香港发生"艳照门"事件.有些报刊把网上"艳照"遮盖敏感部位后刊登出来,有的连续两三周在头版刊出,还有杂志把经遮盖的"艳照"集中起来出版"全记录",引起港人强烈不满,直至艺人陈冠希公开承认照片是他所拍,声明拥有版权,这些图片方才从报刊绝迹.  相似文献   

19.
王奕 《新闻实践》2009,(1):43-44
本文所说的封面取其"狭义",即报刊与读者眼光首先接触的那一页.如今许多都市报的一版,也往往设计为"封面版".从视觉化表现的角度看,报刊封面的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和色彩三大要素. 所谓视觉侵掠,按照笔者的理解,是指强势进入受众的视域,大肆掠夺受众的注意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应学会利用并不断强化本地媒体、尤其是重点新闻网站的传播能力,使其成为本地焦点议题的"一传手",而非"二传手"甚或"闭嘴看客"。十八大之后短短二十几天,先后有十几位各级官员因涉违纪、腐败等问题被网友举报。中央纪委带头,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