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冯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第五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的思想历程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自我——失去自我——回归自我。而应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三阶段。他晚年的哲学思想,已从“理在事外”转变为“理在事中”。也即从唯心转向唯物。从理学转向气学,从接着程、朱讲转为接着张载讲。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69章专论王国维,对王国维忠实输入西方哲学 ,美学,真正读懂康德并以之为自己的主要学术根基,对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成就,给以充分 高度评价;精辟分析王国维的两个美学纲领之理论价值及其与柏拉图,康德,叔本华之关系;正确指出王国维自杀之因为殉清。  相似文献   

4.
继2006年南阳师范学院举办首届"冯友兰学术论坛"之后,2007年9月21日至22日,"冯友兰学术思想高层论坛"在南阳理工学院举行.此次论坛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和南阳理工学院冯友兰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5.
华兴 《文教资料》2020,(1):81-8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国哲学史》的架构设计、冯友兰哲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特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一冯友兰是著名的哲学家,又是教育家。作为教育家,冯友兰最敬仰的人是蔡元培。冯友兰与蔡元培的直接接触,只有有限的几次,但是,蔡元培对他的影响,却不限于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与西南联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以哲学家、哲学史家名世,但冯友兰也是一位教育家。作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坚持民主办学的理念,以丰硕的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培植西南联大的人文精神,服务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西南联大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冯氏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冯学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河南唐河冯友兰文化世家,重教能文,人才辈出,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典型而深刻地表现了中华民族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文化传承方面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其家族成员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和钱穆都是以史学为进路的思想家,但二人的人生境界理论具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境界论的逻辑起点、生命层级理论以及人生最高境界三方面。两种境界论的不同,主要源于哲学本体论的差异,境界体系的建构也各有千秋、互有得失。尽管他们各自的理论都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冯友兰的“四境界”说与钱穆的“艺术人生”观都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人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金岳霖和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新实在论的哲学立场和逻辑分析的哲学方法,重新诠释传统理学的重要范畴,建立了各自的形而上学体系,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冯友兰作为现代新儒家已是不刊之论,而金岳霖的学派归属则存在着新儒家和新道家之争。命运观是金岳霖和冯友兰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金岳霖和冯友兰对“命”“运”概念之内涵的规定以及性与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或解释性环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明确金岳霖哲学的儒学性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提出了道德“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的观点。理解两种“对立”观点的关键在于辩证把握“知”的深义:“知易行难”的“知”是基础层次的认知,是通常具有的感知;“知难行易”的“知”不仅包含知道、认识,还蕴含“了解”。深层意义的“知”和“觉解”存在内在联系,它们都含有了解之意,即对发出的道德行为具有清楚的认知,属于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认为,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看起来很混乱,但对于哲学家而言却是幸运的。传统生活已经古老废旧,新的生活还在摸索和接受。中国哲学家有信心对欧洲和亚洲的哲学体系进行吸纳,完成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这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复兴,哲学的复兴可以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在宗教问题上,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能比宗教更好地解决人生价值问题,并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命题,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宗教观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宗教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哲学信仰。  相似文献   

14.
"内圣外王"一词,囊括中国学术之全体。就传统的内圣外王思想而言,其运思理路乃是一种"本末一贯"、"圣王一体"的理论架构。冯友兰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富创见性、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从中西哲学及其文化交融、汇通的角度对"内圣外王"这一传统思想展开了新的时代诠释。其所阐发的"外王学"思想更一种独具创见性的理论架构。在近现代新儒家阵营中式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5.
对冯友兰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研究是"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可以大致概括为整体观照、方法论研究、本体论研究、艺术论研究、诗学研究和境界论研究六个方面。新理学美学思想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拓宽美学研究的新视域,而且对提升人的精神空间有一定启示,更对本土化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方法论在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通过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哲学进行解释,并将中国哲学生命体证的方法同西方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对新理学方法的求证,提出了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哲学方法论。正的方法就是对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运用概念思维去把握世界;负的方法则是通过直觉与体认去把握世界。这两种方法结合才是他所认为的哲学研究方法。冯友兰的哲学方法并不相互矛盾,而是一个从正到负的过程,负的方法不仅仅是对正的方法的补充,也是哲学方法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新理学”之境界观总体上的文化背景是那个时代“古今中西”之争这一特定的文化事件。“新理学”境界观的形成,既有对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借鉴,更有冯友兰在心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精神的特别关注。在获得此种境界的具体路径上,冯友兰又提出了所谓“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而“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则又分别代表着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思维方法或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理学》在概念上,对宋明理学有的直接继承,有的采用名称而改变用法,也有的是冯友兰的创造。这些概念通过应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辨析后可纳入“有”、“无”范畴,从而作为对《新理学》中四组命题分析的基础。这四组命题准确全面的分析反映了冯友兰的本体论思想,体现了他对宋明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认为,在举国对西方深固闭拒的守旧氛围中开展洋务运动,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湖湘学派"以事功济义理"的传统学风对此有推动作用。王夫之的"道丽于器"的道器观,颠覆了传统的重道轻器的道器观;魏源所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总对策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曾国藩由"理"到"气"的理学转变,不但使他在精神战胜洪秀全的"上帝",也为他开辟近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曾国藩"以政带工"的模式,又使他成为近代化的延迟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