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质量的高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现状却是每年都有上百家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遭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惩戒,审计质量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事务所内部管理不健全及外部监管不力等。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可以从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环境,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体系三方面着手,来引导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审计诉讼案件也在不断增加,审计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加强对审计风险成因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审计风险的成因包括环境、内控制度、风险意识和职业水平、技术方法等因素。要防范审计风险应采取优化审计环境、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等措施,以达到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审计诉讼案件也在不断增加,审计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加强对审计风险成因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审计风险的成因包括环境、内控制度、风险意识和职业水平、技术方法等因素。要防范审计风险应采取优化审计环境、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等措施,以达到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金宗友 《培训与研究》2004,21(5):102-104
本通过对独立审计风险的认真分析,认为独立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审计对象和社会环境因素、审计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等。但是形成审计风险的直接原因是注册会计师本身经验、能力不足和风险意识不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笔认为规避审计项目风险的关键是从微观过程入手规范审计程序;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关键是着眼于提高注册会计师个人风险意识.提高审计技术水平,加强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建设.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审计风险基金和审计风险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较之于外部审计来说,其审计风险大为降低,但又有其特殊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复杂性以及审计法规不健全,审计方法滞后,审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内部审计风险具有隐蔽性。因此,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应从多方着手:审计工作的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优化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全球化、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审计目标的改变、审计组织面临的经济压力以及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等环境因素,使得审计组织和人员面临日益增加的诉讼风险.风险意味着承担责任,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风险是时刻伴随整个审计过程而存在的.为了降低审计组织和人员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特征、风险类型及成因、风险治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使审计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规避审计风险,从而更好地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审计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审计风险在客观上是普遍存在的,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审慎选择审计单位,加强自身的执业道德建设等方面予以控制和防范。  相似文献   

8.
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文章从事务所自身、公司治理及审计需求、外部市场完善全方位提出降低审计风险的路径.即事务所强化对注会执业能力训练,有限责任合伙制改造,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来提供高质量服务;上市公司等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创造良性审计需求市场;监管部门规范审计收费净化审计环境.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面临不同程度的审计风险,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应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对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从规范审计主体行为,提高审计执法环境,建立低风险内控制度及构建预防审计客体风险的分析评估及控制机制两大方面,阐述了审计风险的防控措施。它将对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加强,审计水平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