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素云 《文教资料》2009,(24):18-20
作者莫言在<怀抱鲜花的女人>中应用了魔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脱俗的女人和一个在世俗和唯美的爱情中挣扎的军人的浪漫故事.魔幻现实主义在该小说中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而且巧妙地构筑了一个唯美、神秘的爱情世界.本文作者主要结合时代背景揭示魔幻手法构筑的真善美的人性世界和世俗社会的两元对立,并从新的角度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希望从社会伦理方面加深对该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转型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命感觉塑造了鲜花女人和军人王四两个人物形象,创造了鲜花和黑狗两个独特意象,构建了一个浪漫而诡异的语境,藉此阐释人性的美好和冲动,凸显人性与世俗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李洪青 《英语辅导》2014,(2):195-197
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从考古学的角度将西方社会对疯癫的态度分为三个阶段,认为疯癫不仅仅是生理病变的产物,而且还是文明或文化的产物。《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莎拉的经历可谓是对西方几百年来疯人境遇的较好诠释。本文拟运用福柯的理论来对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主题分析,以期解读出作品的历史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4.
大海的怀抱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从新加坡出发坐船去印尼的民丹岛玩,那里的大海可蓝了。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怀抱     
妈妈的怀抱 像春天的草地 香香的  相似文献   

6.
约翰·福尔摩斯是蜚声世界文坛的英国当代小说家,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深刻的主体、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备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这部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查尔斯和萨拉经历了种种选择和抗争,摆脱了世俗偏见,最后走上了自由之路,使得该小说散发着哲学的智慧与文学的美感。基于此,主要从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的角度探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两部女性作品《迷途的女人》和《逝水年华》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诸多相似之处。两部小说体现了凯瑟对男权社会中弱小女子悲惨生活及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两个故事从故事主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和写作技巧以及命运结局都有着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徐仁凤 《英语辅导》2008,(1):120-123
本文通过对20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作品——《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人名的分析,表明作者在构思人名时,将人名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士,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坪地上漫步。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中的女士占了画面大部分的空间,成了画的趣味中心。  相似文献   

10.
张诗卉 《英语广场》2022,(23):54-57
本文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探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一生中的精神探索历程,并分析其长篇小说《复活》中的主人公喀秋莎·马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两位主人公一生都经历了纯真善良、放纵堕落、忏悔复活这三个阶段,他们的人格结构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互相斗争,但最终都实现了向超我的转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洞悉人物内心,探寻其心路发展历程,对人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理解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哥哥的怀抱     
每个人对于“幸福”这两个字总是有着不同的定义,所以“幸福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也会有无数个正解。而如果你这样问我,我会告诉你,那是一个让我依偎的怀抱。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对话理论",英国作家福尔斯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实现了一种对话关系,其中创作与批评的对话尤为显著,这种创作与批评两种声音的平等共存和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深刻体现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怀抱     
马儿在草原的怀抱里,乐得腾腾欢欢;鸟儿在树林的怀抱里,睡得香香甜甜。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留守孩子的心儿苦苦酸酸。  相似文献   

1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分析家,在当代心理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心理分析学说给处于精神荒原的人们带来了养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研究小说《魔幻玩具铺》中的女主人公梅兰尼,深度探究个体在父权制度下自我身份的建构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着重分析梅兰妮生活中的起伏跌宕,以及个人的行为与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福柯认为我们对时间的过度关注掩盖了引发我们时代焦虑的一个根本性因素——空间,时代焦虑与空间的密切关联超过焦虑与时间的关系。空间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了"空间转向",这也打开了文学欣赏和评价的一扇新的窗户。通过空间叙事视角解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可以吃的女人》的意义将变得更加自由而多元。  相似文献   

16.
关注儿童,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关注生命的集体走向。中国现代文学中不乏光彩照人的儿童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冰心先生《最后的安息》里的翠儿,张乐平先生的命运凄楚的三毛……鲁迅先生不仅仅塑造形象,更是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17.
茅盾的处女作《蚀》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揭示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灵魂深处苦闷与放纵、折磨与抗争的矛盾,剖析其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从人性的视角对《蚀》进行一种全新的诠释,进而佐证茅盾在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历史进程中,将中西异质文化批判继承并有机融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对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进行解读。首先,用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造成《小城畸人》角色人物"畸"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这和角色人物"本我"的压抑、"自我"的迷失以及"本我"与人格结构中其他两个部分不能调和有关。其次,用心理结构理论探讨了安德森的创作心理,揭示了作者的经历与其创作心理的联系以及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凌叔华戏剧《她们的他》是小说《女人》改写后的作品,两者在故事情节和戏剧特征上相似,但在人物身份、结构布局、语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作品主旨也随之更改。改写后的《她们的他》在艺术上的布局更加精巧细致,更富有戏剧化的色彩,但同时也失去了《女人》原有的丰富意蕴,未能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婚姻与爱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代琪 《海外英语》2022,(2):189-190
《内海的女人》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托马斯·肯尼利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主角凯特在经历了儿女丧生于火海的事故之后,向澳大利亚西部出发并踏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途中,凯特表现出的种种反常行为引人深思,体现在对自身以及对外部事物的反常行为。该文旨在从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的角度出发,探讨凯特的反常行为与潜意识里孩子丧生于火海的创伤的紧密联系。该文得出的结论是凯特的反常行为正是其潜意识里割舍不下的爱子情愫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