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编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长亭送别》中有这样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教材注释为:“[量这些大小车儿]读时应在‘大’字下作顿。意思是说,量这样大的小车子。”笔者认为该注释欠妥当,现不揣谫陋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
3.
关于范仲淹《岳阳搂记》中“越明年”的训释,课本编者认为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庆历五年(1045年)。《古代散文选》也持此说,认为:越,及,到。并说明这是采用清人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张拱贵、黄岳洲《文言文的语言分  相似文献   

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古代汉语课程以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为正式教材,以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为辅助教材。后者在文选《孟子·许行》一文的补注中有两条修辞分析,我们认为这两条修辞分析及有关训释均不妥当,兹列愚见于下,以求正于大方之家。一 《孟子·许行》:“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古代汉语》郭本对此句未从修辞角度注释,《古代汉语讲授纲要》的补注分析此句“是一个并列的二重复句,由两个因果复  相似文献   

5.
陆澹安先生所著《戏曲词语汇释》,是目前见到的训释元曲词语的同类书中,较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其中有不少精到的见解,对研究元曲及中近古方言俗语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千虑之失,智者不免。况元曲中使用的语言不少属于北方口语,其中一些词语多不见于字书、词书及古代典籍,因而只从文字材料中寻绎词语的义蕴,就难免失当。今不揣谫陋,从书中摘引数条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陆先生及方家。  相似文献   

6.
对于《吕氏春秋》,高注是最早的注释,其中存在一些误注。本文仅从句读不当、错解语法、增字为注、望文生训等七个方面作了分析,集释各家观点,阐明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7.
上古汉语的“所以”,能否出现在叙述句中用作因果连词,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通过考察《吕氏春秋》一书,认为“所以”在该时期用作因果连词这一用法仍处于萌芽状态,较多情况下它仍是一个由特别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所组成的词组。  相似文献   

8.
释《释“相”》之“相”村野董秋成同志的《释“相”》(载《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9期)在大略地介绍了“相”的训诂情况后,着重分析了“相”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对初中语文教师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文章在谈到称代性(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相似文献   

9.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西游记传》在《西游记》演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陈新先生的点校本是一部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整理本,但失校、误校现象时有所见,本文择要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0.
"仟眠"一词最早应该出现于《楚辞》。"仟"字最早可能出现于汉代,"仟"作"阡"亦可,"仟眠"通作"阡眠"。其中的"仟"、"阡"是指田间的小路,泛指田野。这二词的本意是"田广远",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又被引申为包括田地、草木等在内的事物向远处延伸、蔓延之意。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一书中保留了不少有关先秦时期饮食文化和烹调技艺的珍贵资料。该书最早提出"和合"饮食,可以分析为"合"与"和"两个层面上,而这种"和合"饮食主张与是书所提倡的治国思想是一致的。"天人合一"是其哲学基础,"大羹不和"则是其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2.
以道藏举要之南华真经为底本,与世德堂本对校,对《庄子·山木》一篇进行校勘,并对文中五处文本及释义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对《庄子》作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适”是《吕氏春秋》论音乐时重点推出的一个概念,其应用范围却遍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吕氏春秋》通过对适行、适言、适欲、适威、适时等方面的论述,将儒、道、墨、法、名、阴阳等思想和谐统一于自身体系之中,从而使“适”成为本书剪裁诸子百家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年前,启才先生《吕氏春秋研究》成稿,嘱我作序,这叫我既感且愧,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5.
<正>《吕氏春秋》是秦朝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巨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原名可能叫《春秋》,后人称之为《吕氏春秋》《吕览》。《吕氏春秋》有十二纪(各五篇)、八览(各八篇)、六论(各六篇),共一百六十篇;另外,十二纪后附有"序意"一篇。《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组织下集体编撰而成,记录了当时人对自然社会的权威认识。《吕氏春秋》涉及的领域虽多,但其中的思想是前后贯通的。现存的《吕氏春秋》,八览的"有始览"只有七篇。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鲲"字之训释自古众说纷纭,把"鲲"解释为传说中的一种大鱼为目前学界所普遍接受。然就《庄子》一书的文风与庄子的哲学思想来看,把鲲解释为"鱼子"或"小鱼"更符合《庄子》"奇气逼人"的文风与庄子"齐物"的哲学思想。同时,从训诂学角度来说,"鲲"训为"鱼子"或"小鱼"也有一定的训诂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释“一”     
在现代汉语中,“一”既可以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也可以充当虚词或虚词性语素。1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1.1“一”为数词①用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或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等。如:试一试、瞧一瞧、歇一歇等。②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表示“短暂”、“轻微”。如:昙花一现、不屑一顾、看一眼便走等。③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接着说其结果。如: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石头踢开等。④用在动词前,表示一下子。如:一举成名、一劳永逸、面目一新等。1.2“一”为序词如:一误再…  相似文献   

18.
女真语中的"猞猁"[∫ilɑsun]并非来自汉语的"猞猁狲",而典籍中的"失剌孙"、"失利孙"等音译词恰恰源于女真语。满语与汉语的接触推动了"猞猁狲"简缩为"猞猁"。"猞猁狲"一词借自阿尔泰语系。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有"长脚"一词,未见辞书未收释。笔者通检《四库全书》,共得用例180余条,经分析归纳,综合其义,发现该词语从先秦到清代,历经二千多年,共产生了以下一些用法与语义:第一,用于人,具有三种语义:1.用于人体,意为长腿。2.用于人的职业身份,指长途运输的脚夫或长期替人出力打杂的佣人。3.用作绰号。第二,用于物,具有四种语义:1.用于动物,指动物的长的肢体。2.用于器物,指器物的长柄。3.指幞头中长的带子。4.指文字下部长的笔画。  相似文献   

20.
“体要”是《文心雕龙》的重要范畴,它在《文心雕龙》中主要有两个基本含义:文辞上表现雅正精约、大体大要。但由于古代思维方式与文体的限制,刘勰在实际行文中对基本含义的使用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侧重。以“体要”术语出现的篇目有《征圣》《诠赋》《奏启》《风骨》《序志》五篇。在文体论部分,“体要”以其他术语的形式不同程度上贯穿了“大体大要”这一内涵,并在文章内容与体貌、文类与体貌两方面划分了层次。“体要”也体现出刘勰“文之枢纽”中的“折中”观念,各篇“体要”拥有不同的“文之枢纽”体系的内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