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是启蒙思想的核心。在启蒙运动中.它主要被运用于科学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并造成了不同的后果。现代思想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借助于这些批判,启蒙理性不断超越自身。  相似文献   

2.
启蒙之路     
自鸦片战争已降,民族危机空前紧迫,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得不以现代西方为参照坐标和价值标准来推进自我的现代化进程。由此,中国式的启蒙驶入历史之轨,从维新变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后来的社会革命,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文化启蒙与社会革命的错综关系,本文试对此复杂多样、既矛盾又交融的历史现象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3.
申松梅  张宁 《现代语文》2007,(11):44-45
中国近现代的启蒙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含义。身负东西之学,由深受传统家国观念影响的旧文人脱胎而来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中,在民族的危机下,无论是中心化抑或边缘化的启蒙先驱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启蒙的主题放在了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主旋律上,从而在现代文学主题上出现了由启蒙到革命的流变。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启蒙的角度分析了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多元化的救赎路径,诠释了皖籍知识分子对价值观念和话语形式的重塑。论述了陈独秀的革命启蒙话语,揭示了陈独秀在鞭挞儒家伦理观念中所寄予的排他性思维和普泛性价值信仰;对胡适的语言启蒙诉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胡适对儒家等级意识的抵制和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心理认知;研究了高一涵的制度启蒙路标,阐发了高一涵主权在民的国家观念,探讨了联邦分权制的实施策略。通过对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启蒙路径的言说,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变革中所扮演的先锋角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美学在中国现代思想启蒙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世纪20年代前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引发了随后学界美学与宗教之关系的讨论。这场讨论深入到美学与新文化运动之关系,检讨了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理性偏颇,探讨了美感的培育对于新文化建构的重要性,其中所欲表达的情感启蒙,构成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另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进化论为陈独秀启蒙主义的价值内核。陈融“革命”与“进化”于一体的革命进化论,不同于晚清维新派的渐近进化论。在陈的启蒙思想中,其反传统主义、文学革命论、反宗教观、唯科学主义、世界主义及社会主义,无不以进步主义的革命进化论一以贯之。革命进化论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提供了价值合法性,它不仅是陈激进主义之“现代/传统”两极逻辑的价值预设,而且为他打开了通向共产主义之门。  相似文献   

7.
启蒙时期德语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新教的世俗化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冲突中寓和谐的关系。启蒙时期的现代德语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在潜移默化中以神学和宗教为参照范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传统意义上由神学和宗教所承担的使命——传达真理,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8.
清末的“小说界革命”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背景下,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为启蒙大众救亡图存,小说作为启蒙大众的重要工具,受到特别推崇。“小说界革命”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强化了小说教育民众和改造社会的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小说的改革,使小说在内容上向着现实化和政治化,在形式上向着通俗和大众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五四启蒙运动在中国有着百年的曲折历史,它的历史使命依然没有完成。当代学者王彬彬以启蒙之精神、凌历之笔锋在文化批判、文学的史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等领域追踪着启蒙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发展,并且继承了启蒙文化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文学、文学性和修辞论批评,成为“仍在启蒙路上”的当代人文知识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启蒙、革命及现代性:被终结的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革命、现代性是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运动的关键词。以启蒙为导向的现代性追求20世纪初期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中曾产生过强烈而持久的激励作用,并被转化为革命的动力,但1990年代以后却深陷“终结”论的泥沼。启蒙的批判意识已难以有所建树,为激进政治代言的革命也没了容身市场。革命及其叙事已属于历史,但构成革命文化的各种要素与新出现的消费主义、大众娱乐文化、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混合,则被作为一种话语资源来消费,而所有这些,正成为后革命语境形成的症候。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扎实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浸润中长大成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小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应切实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帮助中小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领会党的革命传统和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精神品质,引导中小学生在革命传统、革命理想的浸润下,立志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叙事表现为启蒙与革命的双重变奏。鲁迅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体现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中启蒙与革命之间的亲和性与整合性。鲁迅创作现代性问题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近代启蒙与革命思潮的现代性整合;二,对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追求的整体性思考;三,对后五四时代启蒙与革命、左翼与右翼的现代性整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决定了它启蒙与革命相交错的历史规范和审美意蕴。一方面,由于启蒙运动自身的局限与危机,附着于启蒙思潮之上的文学从一开始就潜伏着“革命”的因子;另一方面虽然追求阶级性是“革命文学”的鲜明特色,但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依然承继了五四“启蒙”传统,闪耀出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决定了它启蒙与革命相交错的历史规范和审美意蕴.一方面,由于启蒙运动自身的局限与危机,附着于启蒙思潮之上的文学从一开始就潜伏着"革命"的因子;另一方面虽然追求阶级性是"革命文学"的鲜明特色,但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依然承继了五四"启蒙"传统,闪耀出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五四启蒙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纷争的时代,五四启蒙的意义时至今日也依然影响深远。本文试从五四启蒙的动机、启蒙的理论的不成熟以及启蒙主体的局限性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五四启蒙中存在的悖论,以反映出现代启蒙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6.
17.
沈从文的小说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理性启蒙文化传统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他不满于现代中国从底层到上流社会感性主体普遍缺失的状况,试图用审美精神激发生命,使生命的自然性得到升华,使本能转化为创造性力量,获得一种诗意的人生形式.沈从文的审美启蒙是对现代理性启蒙的推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作为藏族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发挥着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将对藏族现代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文章旨在强调新时期应充分发挥其实际存在的文化启蒙功能和教育作用,批判地吸收《格萨尔》中的积极成份,用以推动藏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琴 《语文知识》2010,(3):24-27
王安忆的近作《启蒙时代》是当代长篇小说“文革叙事”的一个独特范本。它以“成长叙事”切入对“文革”历史的想像与重构,通过书写“文革”背景下一代少年成长中的身体启蒙、生活启蒙和思想启蒙,进而对“革命”的异化、非理性作出了诗意的反思,张扬了一种回归理性与真实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颠倒的启蒙     
20世纪中国文学具有启蒙的特征,“文学自觉地担负起‘启蒙’的任务,用科学和民主来启封建主义之蒙”,但是文学又始终围绕着中国的社会政治问题激烈地讨论和实践,“除了政治性思想之外,别的思想启蒙工作始终来不及展开”。犤1犦从五四思想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先锋意识的突显到随着革命文学时代的到来,工农大众开始占领时代主流成为革命主体,以至以后完全以农民形象塑造为中心的延安文艺、十七年文学,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体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或褒或贬、或显或隐,个体思想与集体主义,一起一伏,二者始终维持着一种紧张关系。农民群体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