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四库全书》问世开始,订正《四库全书》钞写讹误,就成为四库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四库全书》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亦颇受怀疑。《四库全书》异文是指今收入《四库全书》与四库中其他著作征引之文及今传世版本不同的文字。本文选取了四例异文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京津两个“四库学中心”同仁联合举办关于四库学研究问题的一次座谈会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四库学中心”的机构性质、工作重点、人才培养,以及今后业务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传媒》2017,(13)
本刊讯(记者 冉然)6月17日至1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承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本次高层论坛主题为《四库全书》申请世界记忆遗产,推动《四库全书》传播张本.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此文系作者就《四库採进书目》中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及来源等方面内容,列举其讹误之处,以按语形式,旁征博引,一一予以考正,凡46则.作者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四库学"功底,完成此文,在提高《四库採进书目》质量,方便学人使用,以免以讹传讹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本刊拟分上下两期,在"四库学研究"专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各地公私进呈本、各地献书人、各地禁毁书、四库所收地方文献、四库收录各地著述等多个角度,对<四库全书>成书之后有关<四库全书>区域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呈现了四库学研究现状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九十年代“三大四库文化工程”:《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四库禁毁书丛刊》的缘起、建设及其意义做了较全面的概述,从而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库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对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库馆开,清高宗向全国征集图书,河南宋瑞金献出家藏抄本九种.但在目前的四库学研究论著中,尚未有人论及此事.宋瑞金家藏本被湮没不闻,原因就在私人献书被并入了地方官员所征的图书中.  相似文献   

8.
说明 1.本目录辑录了国家图书馆所藏1999、2000、2001年台湾、香港所出学术期刊中有关文史方面的研究论文,旨在扩大海峡两岸三地学术界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2.本索引之编排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共分为二十三类:目录;四库学;考古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荟要》是纂修《四库全书》的衍生书籍,是四库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深入研究四库学大有裨益。《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著录书籍数量相差较大,编纂蒇工时间不同,编书要求也不尽一致,导致它们的体例内容略有差异,在四库学上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本文主要从《四库全书荟要》中著录书籍的缮录校勘、分类编排、选录原则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四库全书荟要》的四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库文化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库”以及围绕“四库”所发展的一系列四库文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从而展现了四库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及这一传统文化发展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1.
据浙本、殿本《四库总目》职名表可知《四库全书》纂修官共56人,而笔者通过其他材料可考得未入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有32人,其中在职名表中著录为其他馆职的有22人,未予著录的有10人。后者是一种显性的遗漏,而前者是一种隐性的遗漏。显性遗漏体现了职名表失收的严重性,而隐性遗漏体现了四库馆兼职、馆职变化的普遍性,体现了四库馆动态变化的特征。考察未入《四库》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数量,对四库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隆年间修篡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图书的编篡过程中用及问世以后,前后编撰了若干与之有关的目录,这些目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这个系列笔者认为可称为四库系列目录。四库系列目录包括如下一些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中国古籍的分类问题再次引起目录工作者的关注。在有关讨论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传统的四库分类法以及现代的图书分类体系不能适应今天编制古籍分类目录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古籍分类系统。对这种意见,笔者认为,与其另建一个新的分类系统,还不如对四库分类法作进一步修订更为切实可行。四库分类法是一个集历代目录分类成就之大成的较为适用的古籍分类系统。它基本能够统纪中国历代古籍,反映先秦至清代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貌及组成部分的学术体系。因此,四库分类法问世二百年来,虽然不断有另建古籍分类系统的尝试,但迄今古籍分类仍基本沿用四库分类法。这个事实,便是它基本合理适用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乃至十八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初缮七份,分庋七阁。其命运多戕,未及百年,已毁其半。书成后有四阁相继惨遭兵火,至今完整保存者仅三阁而已,经此事变,四库研究遂大受影响。今人之于《四库全书》,以国宝待之,有诸多学者进行研究,并形成"四库学"。然在"四库学"研究之诸问题中,尚有许多未有定论。种数问题,其一也。其始,《四库全书》编纂  相似文献   

15.
四库文献阅览区是国家图书馆北区新馆开馆后新设立的具有专题特色的阅览区。阅览区不仅仅是一个开放性的、资源整合的平台,更是一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承中华典籍文化、展示四库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介绍了该阅览区在阅览环境、资源内容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及成功之处;并针对四库系列丛书自身的特点,指出了它在管理和服务推广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扩大其收录学科范围、服务范围及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杜泽逊先生耗时十数年完成《四库存目标注》(下简称《标注》)一书,无疑是新时期"四库学"研究的代表作。《标注》共计精装八册,三百七十余万字。第一册是经部,第二册是史部,第三、四册是子部上、下,第五、六册是集部上、下,第七、八册是索引上、  相似文献   

18.
“笔记”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至宋代才日臻成熟.流传至今的宋人笔记大约有500余种,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文献价值.清代开馆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37种宋人笔记.这些笔记多是旧本久佚或湮没不传者,或可补史传之阙、于考证有益者.此外,四库馆臣还对所辑宋人笔记做了大量的校证工作,为后人的深入整理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图书馆珍藏《四库全书总目》残存稿本的基本情况,讨论了这部残稿在四库学研究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昕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1):34-40,F0002
本文从版刻特征、版本种类、刻本与文渊及文津两种阁本之对勘、刻本递藏源流四个方面,对南京图书馆藏明正统八年(1443)刻本《省愆集》进行论述考证,认为此书作为四库底本,反映了两种阁本所据底本之差异,揭示了该书在四库学研究领域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