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关于教师阅读的话题,大家讨论得十分热烈。但是对教师读什么样的书,该怎样去读书,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浅阅读和泛阅读教师读书的角度应该是广泛  相似文献   

2.
《天津教育》2008,(9):10-10
一、学生希望教师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为了更多地了解教师的读书情况,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对教师读书有什么期望。约有37%的回答希望教师博览群书,心胸和视野开阔。学生们还希望教师读书后要与学生分享,读了一本好书可以向学生推荐,希望教师将书中的做人道理用浅显明白的话语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3.
肖川 《教育文汇》2005,(12):42-42
好书在哪里 中小学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这之所以是一个问题,是因为中小学教师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读书;也因为中小学教师收入不高,中小学办学经费短缺,不可能买太多的书;而读书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又十分重要。这样一来,中小学教师应该读哪些书就成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从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已。——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要解放学生,首先要松开绑在教师身上的"绳索",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改生硬批评为温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梁立红 《考试周刊》2011,(32):22-22
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对旧式教学的挑战,它与孩子一生的命运息息相关。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一、为了使阅读课更有层次性,可以把阅读课分为三个类型。(一)读书指导课给学生讲清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选好书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二)美文欣赏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地引导。  相似文献   

6.
田雨华 《文教资料》2010,(25):80-8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读说练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教师要多训练学生,授之以方法,让学生愿读书、会读书、爱读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就会从书的海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阅读难,难阅读"这种现象就会远离他们。  相似文献   

7.
王崧舟老师说“读行天下,有境界自成高格”。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师的读书问题。具体主要从教师的读书现状,教师读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关于教师读书的一些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阅读和提高教师底蕴的问题。教师的阅读对于提高教师素养,增厚教师底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不读书,伪读书的现象,针对次,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促进教师,改善教师读书的现状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教师对学生采用什么样的评价,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3,(21):1-1
读书与实践,是教师在网络时代与学生交流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自身的读书经验,就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依据;教师自身的读书习惯,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自身读书求知的发展成果,也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关于读书,给大家提三点建议:第一,要读原著,不要只读二手书。选本只能代表选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刘红喜 《河南教育》2010,(7):109-109
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笔者的一位师兄,当年中文系的四大文人之一,近日忽然弃语文而教生物。理由竟然是:语文教师很多,读书同道太少。这貌似奇怪的改行理由,细思先让人一怔:能读书、善读书不正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吗?再想却让人一惊:我们有多少语文教师一直坚守读书的本分呢?很多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读书,自己却除了教材、教辅根本不读其他书,更别说经典了!教师自己都不读书,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读书?教师自己的语文素养缺少源头活水,仅凭自己学生时代的一点知识积累与成人经验,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能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起阅读欲望;通过推荐好书,让学生有书可读;不断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榜样示范,教师与学生共读书;把书籍作为奖品。  相似文献   

13.
教师这一职业有强烈鲜明的职业特征,即教育性。在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仅取决于教师主观上想怎么样,还要看教师自身是什么样。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从教近20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我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研读了一些教育论著。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队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诸种角色…  相似文献   

14.
陈小妹 《现代教学》2014,(11):62-62
写作必须有经验和语言积累,学生不读书就没有积累,再好的人生体验也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而教师不读书,就不可能明确学生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更不可能进行有效指导了。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写作。教师在实践中探究学生的需求,以实际行动引领学生,精准地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相似文献   

15.
带着问题读书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从每年所听的180多节随堂课来看,带着问题读书占到85%以上.这些课遵循这样一个通行模式:教师在要求学生当堂默读或朗读前,总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两到三个思考题,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读完全文;当读书结束后,教师开始针对思考题提问,学生根据要求回答.如教<丑小鸭>一课,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这个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丑小鸭受到了哪些打击?在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怎样的?3.这篇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山中访友>,教师设计的读前问题是这样的: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两题来自教材后的练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约70%的小学办在农村而农村小学教师学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却总体偏低,因此,如何突破农村小学资金短缺、信息闭塞的局限促进农村教师的终身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全面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广泛阅读中丰富知识农村小学规模小、教师少,老师们包班、跨年级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还存在“校长兼教工、上课又打钟”的单人岗位学校,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要兼有专和博的特点。丰富的知识如何积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农村学校比较安静,教学工作压力也不大,教师们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学名著、法律法规、科普读物等,都应成为涉猎的内容。二、在案例分析中学会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就曾指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和学生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首先要善于观察。教师的工作非常具体,需要掌握第一手的教育活动资料。只有细心观察,才会有独特发展;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当地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思维特点,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春 《班主任》2011,(6):64-65
《教师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人调查了学生对什么样的老师不满意,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学生提出的前五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老师,拖堂抢课抢时间的老师,以分数论学生的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老师,缺乏微笑的老师。一位教师网友据此写了篇文章《都是老师的错吗?》,这位老师指出:《教师报》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因此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朗读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体悟文本,把握基调。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态度、感情色彩,也就是感情基调。它是朗读一篇课文的基础。如果我们能体会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贯彻新课改,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的定位。本文笔者就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来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以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我们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怎样构建情境?怎样解决问题?笔者对此作了如下的探讨.一、课前进行预习——提出问题课前预习不是简单的读书,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学习,怎样去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提(找)出问题,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