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良根 《班主任》2005,(10):37-38
抓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内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客观条件,当教育学生的"时机"未到,要善于等待;当"时机"来临,要立即抓住;当"时机"已过,应善于迂回并创设、捕捉另外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张守文 《课外阅读》2011,(7):139-13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一个重教育思想。何为愤悱?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辞”。即是说,只有当学生想求明而不达的时候,才去开导他,想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才去启发他。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固然重,但这仅仅反映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学生不愤不悱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启发。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这两句话的解释是这样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孔子这两句话表明他既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又注意进行启发的时机和条件。当然,我们不能等着学生愤和悱了,才去启和发。而应该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境地,创造启发的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废止寒暑假     
报载西南政务委员会教育改革委员会议决并通告改革学制大纲如下:(一)废止寒暑假制;(二)修学年限初级教育五年,中等教育五年,高等教育三年;(三)一学年分为四学期;(四)每学期终休假一星期。该委员会主席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氏发表意见谓寒假暑假不过一种习惯,实无特殊理由。若谓为休养心身故,则各业均无寒暑假而教育界独有之理由亦欠充分。况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即退,数日暴之,数日寒之,所成有几?根据以上数种理由,故有此改革。积极言之,此改革,一于国家财政有利,二于国民经济有利,三教育易于普及  相似文献   

5.
《礼记·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礼记·学记》还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些论述对于帮助我们思考教育教学中如何教育学生有着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学记》在总结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时指出: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被称为大学之法的豫、时、孙、摩,就是使教学成功的四个基本原  相似文献   

7.
去年八月,苏联召开全苏教师代表会议,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为大会准备了题为《教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的书面报告。刊登在1982年第七期《国民教育》杂志上。其内容包括:(一)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二)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三)系统地研究学生;(四)差生的学习特点;(五)注意班上所有学生的特点;(六)课外活动在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中的作用。全文如下,译文中只对原文中个别词句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8.
信服《中庸》里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要学生有爱心,首先自己要有爱心;要学生能创新,首先自己不自封;要学生爱读书,首先自己要爱读书;要学生有独立人格,首先自己不做奴才。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在被立为太子17年后,最终因谋反而被废,教育不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在教育上存在四点失误:(一)没有抓住李承乾思想变化的症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二)所选东宫辅臣只知犯颜直谏,多不称教化育人之职;(三)不懂得批评艺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四)表达爱的方式不当,使承乾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设疑,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究理致知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使用设疑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疑的时机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注意”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听课不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旺盛的注意力。一般来说,上课之初1~5分钟,学生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甚至有的学生尚未做好上课准备。教师要通过组织教学的过程安定课堂秩序,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此后20分钟左右,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即处于所谓高度紧张的注意状态。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课堂提问技能的心理学意义研究,是实践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从提问的心理学意义看: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技术上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则是:(一)创设提问情境;(二)考虑学生知识的基本结构;(三)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年龄特点;(四)允许等待一会时间;(五)问题要明确;(六)掌握问题的各种类型;(七)态度要平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师专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一)学生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三)备课不充分;(四)教态不自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今后英语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如今独生子女很多,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比较宠爱。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为家长和老师而学习,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要性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身心健康的润滑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愉快,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把握时机,注意方法;教育学生要掌握分寸,适时而止;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4.
兵法曰:“势因机而立,兵因机而动,战顺机而胜”。军事家指挥打仗,因抓住了战机而大获全胜;商家做买卖,因抓住了商机而一举成功。我们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激励教育时,只有把握好时机,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育的实效。激励教育的最佳时机,几乎无时无处不在,但能否及时发现,捕捉最佳时机,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机智。 一、善于捕捉激励时机 激励时机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是自动送上门来的,有的人可以捕捉到,有的人却捕捉不到,其原因就在于各人判别和发现激励时机的能力存在差异。捕捉最佳激励时机:(一)要准确识别判断时机,当学生…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为:“愤,心求通而没达之意;悱,口欲言而没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在教学中,创造愤悱时机,置学生于愤悱状态,是启迪思维、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创造  相似文献   

16.
《学记》有云,"学其可之谓时",它强调了教育教学要抓住时机,这句话对于今天的班主任工作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管理班级中,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在初一阶段,班主任更要抓住关键时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他还非常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主要论述有以下几点: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篇》) 孔子所谓“性”,是指人的本性,也是告子所说的“生之谓性”的“天性”(《孟子·告子篇》)。孔子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命题中,既承认人的“天性”,又重视人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掌握试商方法。四、教具准备:卡片、小黑饭、红五星若干个。五、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①看卡片口答:( )里最大填几? 4×( )<9,5×( )<16,8×( )<31,  相似文献   

19.
童兰 《现代教学》2014,(1):132-132
学生犯了错该怎么办?批评教育无疑是常用的手段。但如果学生第二次犯了同样的错,教师该怎么办?那就再批评再教育。如果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教师又该怎么办?《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被称为“及时”,正如打仗要抓“天时”,抓“战机”。当学生犯错时,有什么时机可抓呢?  相似文献   

2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真感到苦,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这句话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触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言其辞。”由此可见,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若是不使学生处于一种非知想知,非懂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