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此章写得情景交融,历来为论者所乐道。清代王夫之曾谈到此章诗,认为是“为乐景写哀,以衰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即我们现在所谓“反衬手法”。现代学者周振甫也曾在他的《诗词例话》中把此章作为反衬的例证之一。但我认为,此章诗并不是用了反衬手法。 显而易见,《采薇》诗中的戍卒并不是“急于回家而不顾雨雪忙着赶路”(见《诗词例话》),而是相反,“行道迟迟”,心情并不是“愉快  相似文献   

2.
<正>《采薇》的主题一直被认为是戍守边防的战士的思归之情,可是在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发现此种解读有它误解之处。对本诗主题的解读为思归之意,恐怕最重要的原因是诗歌的末章中说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起码可以理解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但这并不能作为全诗的主题来理解。诗歌的主题是用来统率全诗内容的本质内涵,而诗歌的感情基调只是作者或者主人公  相似文献   

3.
盛唐王维有诗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喜欢这里的“行”字.《诗经·采薇》说“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细一品味,这个“行”字是个无法让人兴奋的字,有的只是一种沉着与冷静.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常含有人情味,随便掂出一个就能窥见里面的传说.晚唐杜牧也有《山行》一诗,诗人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细品之后,再想想题目中的“行”字,甚至感觉到这个字有一种宏博的气度,包含了人在自然面前的一种从容与洒脱,一种温暖并包含微笑的善意.  相似文献   

4.
一、作品比较以下面几篇作品为例:《诗经·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事件上昔日离去对比今日归来,环境上杨柳依依对比雨雪霏霏,主题上昔日乐景哀情对比今日哀景乐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再次诵读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依然立刻浮现出主人公满脸沧桑的艺术形象,耳畔会立刻回荡起主人公沉重的叹息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5.
吴国珍 《学语文》2013,(5):47-48
《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玄认定为诗经最佳句,王夫之更从中概括出文学创作的反衬手法,其《姜斋诗话》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诗广传·卷三》在对“昔我往矣”等句的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他说:“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已之悲愉而已矣。”  相似文献   

6.
本着重阐述“哀”与“物哀”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从万叶歌的“哀”、《源氏物语》的“物哀”到本居宣长的“知物哀”等学理论与实践中揭示日本古典学感伤悲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四句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融于物 ,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千古传诵 ,脍灸人口。清人王夫之评其艺术效果曰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究其情理 ,言“杨柳依依”为“以乐景写哀”具反衬作用 ,自当无疑 ;而云“雨雪霏霏”为“以哀景写乐” ,仍具反衬作用 ,则甚悖诗意 ,当是“以哀景写悲” ,具有正衬效果。沿用已久的王夫之诗评当重新认识 ,“杨柳依依”四句义蕴应重加解读。  相似文献   

8.
屠昱晨 《大学生》2022,(3):76-79
荼与荠 邶风·谷风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jī).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在诗经《邶风·谷风》中描述了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妇人形象,根据诗歌的描述,可以得知"我"被丈夫抛弃,此时他与新欢正值新婚,而"我"被赶出家门.其中第二段,先是描述了"我"被赶出家门的情景:"我"行道迟迟,内心还...  相似文献   

9.
诗三百篇,最好的句子之一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然该句何以有名?大多赏析皆语焉不详。我尝试用孙绍振的微观赏析法,略作分析。首先用对比法。《采薇》——诗出自《小雅》,《小雅》中还有一篇叫《出车》的诗歌,里面有一句:“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相似文献   

10.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 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 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 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未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其中“雨雪霏霏”一句,古今各种《诗经》注本,几乎无不认为是写雪景的,如: (1)霏霏,雪盛貌。(朱熹《诗集传》) (2)霏霏,雪大貌。(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相似文献   

12.
回家或曰还乡是中国文学领地一个世袭的命题。秋风起莼鲈之思,古今概莫能外。从《诗经》无名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汉人刘邦的“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唐人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到今人余光中的《乡愁》,大批量的想家回家诗以其普遍的、可亲的感伤温暖着各个时代中国人的心灵。家是人生流水线的一个极点,回家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宿命。回家,不仅是物质之躯的跋涉回归,更是精神之舟的辗转返航。唐人卢仝的《逢病军人》(下称卢诗)、宋之问的《渡江汉》(下称宋诗)以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下称贺…  相似文献   

13.
回家     
不知是否因为我最近常发表有关“写作”的文章,台湾的高考刚完,就接到许多学生的e-mail,问我今年高考《回家》这个作文题目该怎么发挥。有个学生说得妙——“回家就像吃饭,天天在发生,回家就是回家嘛!有什么好讲的,怎么写都俗气。”  相似文献   

14.
今本《楚辞》卷第十四载《哀时命》一篇,王逸认为:“《哀时命》者,严夫子之所作也。夫子名忌,……哀屈原受性忠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受辞,叹而述之。故曰《哀时命》也。”(《哀时命章句序》) 按:既曰“叹而述之”,则篇中应该叙述屈原遭遇的不幸事迹,加以感叹,但《哀时命》除了“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漓而纵横”两句,暗用屈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和“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九章·涉江》)以外,不见有  相似文献   

15.
道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这个词出现较早。《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古代表示“道路”的词常见的有: 《说文》:“道,所行道也。”徐承庆注:“道,人所行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本义是道路。《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职声乐表演专业案例教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心永爱》是轻歌剧《玉鸟兵站》中女主人公阿朵的著名唱段,因其具有强烈的抒情和戏剧性的特征,演唱情感跌宕起伏,音域跨度大,近几年常被高职声乐表演专业高年级学生作为案例教学和声乐比赛的演唱曲目.教师在进行教学和辅导学生参赛时,既要以身示范,也要结合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理论来帮助学生分析演唱《我心永爱》时如何创造性地进行情感处理与表达.  相似文献   

17.
作者带着喜、怒、哀、乐的感情看景物.景物也就具有了喜、怒、哀、乐的感情。所以说,所有景语都是情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中的这两句景物诗,就是诗人带着两种不同感情唱出来的。这就叫抒情,而且是精彩的抒情。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小溪流》的铁杆书迷。当时是因为听到邮局的叔叔阿姨在谈论《小溪流》怎么怎么好,回家后我就吵着要妈妈给我订。《小溪流》太好看了,我一口气就读完了。我最喜欢的是“梦幻童话”和“故事果冻”。  相似文献   

19.
我曾有幸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对其中两段教学感触很深。【片段一】(学生初读课文,学完生字词后)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我们以前也读过很多故事,看过不少故事片。大家知道,故事都有主角,都有主人公。那你认为《天鹅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请讲出理由。生1:主人公是天鹅。因为它们之中有一个“破冰勇士”,在湖上奋力把冰破开。(老师板书:破冰)生2:我觉得是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因为文中写的都是他在湖岸上看到的。(老师板书:老人)生3:我认为是天鹅。因为课文题目叫《天鹅的故事》,虽然故事是老人讲的,但…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在“月是故乡明”单元,节选了《诗经·小雅》中一首非常著名的思乡诗一采薇》,诗歌的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课本对“雨雪霏霏”这一词条的注释是:“雪下得很大。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还专门为“雨”字注音[yù],教师们在讲课时大都是参考该注释为学生讲授的。不仅教材这样注释,而且绝大多数《诗经》选本或注译本也是这样注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