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琼 《现代语文》2010,(2):131-132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过些情况,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3.
梁君 《生活教育》2014,(10):40-41
有很多中学生害怕写作文。常听我的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作文也就那么三、五百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活学活用,阅读量有限;  相似文献   

4.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5.
一谈起作文的评改工作,许多教师立刻就皱起了眉头,大叹辛苦!教师包揽了作文的评改工作,做了作文评改“全保姆”。叶圣陶曾经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工作,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常听有的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写。”还有的学生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虽然交上了作文,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应从生活中多汲取素材,让习作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可是,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限制,导致很多学生作文存在困难。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精心“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冲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学会思考;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学会表达;及时组织评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倡“作文面前人人平等”,注重了命题的艺术性,评改的激励性和幽默性,能使学生乐意写,顺畅地写,学生树立信心还想写.如此,也就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的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作文教学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9.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最怕写作文,一拿起笔就头疼,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还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怎样写。”甚至还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只是简单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洞,感受肤浅,语言贫乏,更不要说有什么文采了。  相似文献   

10.
黄国华 《现代语文》2010,(12):143-144
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作文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原因是费时多而收效低。作文评改是一次作文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最终“裁决”。有的教师很不重视这一环节,往往不痛不痒地写上几句评语,或者只打一个分数了事,殊不知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每当和学生谈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虎色变”,不喜欢作文。有的说没有东西写,有的说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还有的担心写的不具体达不到要求。这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所造成。如何解决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一难题,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朱绍玲 《学周刊C版》2011,(10):104-104
一提起写作文,多数学生都会说:“我就怕写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从何写起。”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们见多识广,往往刚开个头.敷衍几句,  相似文献   

14.
赵从玉 《课外阅读》2011,(12):377-377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应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可是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令人担忧,有的教师只布置命题不加指导就让学生作文,有的老师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告诉学生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写的累,教师教得苦,作文教学成绩难提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陈霞 《现代语文》2014,(10):133-13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延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再次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它体现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评改的理念。然而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只重视学生“落笔”前写的指导,忽视学生“成文”后的推敲与评改,殊不知,这正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学生作文评改的环节呢?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这就是“生活作文观”,这一观念应体现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一样,多写才能妙笔生花,可是学生的作文写多了,教师的评改就成了问题。长期以来,家长、学生和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总是把教师的“精批细改”与“负责”、“有水平”等美称划上等号。事实上,教师呕心沥血、挑灯夜战勾划出的鲜红一片,换来的是大多数学生的“漠然置之”,感兴趣的只是作文本上的分数,细细琢磨者寥若晨星,“出力不讨好”的感受我深有体会。如何解决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与评改的矛盾,显得日益重要。在思索与实践中,我辟出了一条小径,愿它能成为中学作文教…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学生流传一句话:"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不少同学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不知道写什么,有的说不懂怎样写。作文里空话套话多,胡编乱造、生搬硬套等现象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次作文的终结,又是下一次作文的开始。如果老师不认真批改作文,马马虎虎地撰写评语,甚至仅仅打一个分数了事,那么这种评改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让学生真正喜爱作文.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