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左雪梅 《文教资料》2010,(32):62-6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如一篇文章的“凤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成功地带领他们走进课文之中。导入的方法很多,且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异……导入要针对学生、教材、教师特点,有利于激发兴趣,引起下文,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尽可能地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2.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要求.小学教师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看成是“演戏”。在“演戏”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而学生们则是“演员”让学生们进入角色学习英语.不但学生们“乐演”.而且“导演”也会很轻松。  相似文献   

3.
我刚参加工作时,对一些“好”学生的喜爱是情不自禁的:喜欢他们的彬彬有礼.喜欢他们的勤学好问,喜欢他们的聪明智慧,喜欢他们的听话乖巧。而对“问题学生”却不然,就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4.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探究“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在“潜能”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这是本人在多年进行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的追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汪庭银 《文教资料》2010,(26):84-85
花样的年华.迥异的个性.为何学生的习作总是落入“雷同”、“空洞”的俗套?是什么淹没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觅得生活“百”味?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探索彰显学生“个性”生命力的习作历程中,应从“生活、真实、想象、情感、开放”五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习作.要敢为“先”、善为“新”;既可写,又可画.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或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语文教学与此类似.要想“极省俭”地提炼出文章的精髓.就要学会巧妙地抓住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在哪儿?以散文的导读为例.应是指抓好文章的“课眼”、“文眼”以及“字眼”。  相似文献   

8.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下,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按照不同课程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采取鼓励手段,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对“修辞”方法不能给予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对学生扣以积极的引导.使之认识“修辞”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同行间民主、自由地认真探讨、研究,力争掌握“映衬”、“对比”两种“修辞”方法的本质及其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这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尤其是一堂低段语文课,不能只有老师的“讲”或学生的“读”,因为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自学能力都很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完全养成,如果只是一味地让他们听、读,那收效甚微。根据低段语文教学内容及其安排,结合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还让学生动手,要求他们亲自去“勾”、“画”、“圈”、“点”,在提高其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教学汉语拼音时,教学生在声母下画一短横线“”,韵母下画一短曲线“”,介母下打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篮球选项课学生的教学发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组织中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收”与“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路“>”和“<”看起来好像很抽象复杂,实际上只要让幼儿记住他们的开口方向,学习时并不困难,并且能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轻松愉快的学习。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方向;第二,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活动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能正确认读不等式。2.学习把不等式变为等式。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13.
贺义新 《教师》2012,(19):80-80
东方艺术讲究“留白”,绘画作业的留白,常常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音乐作品的留白.则显示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课,为追求表面的课堂效益.很多教师分秒必争,一味地让学生听讲解和做练习,学生反而兴趣索然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习作兴趣,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这些新提法。体现了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开阔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学生解除了命题作文给他们带来的某些心理枷锁。如何把新课标要求落实到自己作文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想写、会写、善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结合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路.落实“四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老师已经10个年头,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学生年龄越来越大,上课提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呢?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我的“预设”能实现,我不得不越俎代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灌输式地让他们思考。可是,当学生失去了“质疑”的兴趣以后,课堂的活跃气氛没有了,师生的互动和沟通没有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是课堂中的“主角”、甚至是课堂的“独裁者”。  相似文献   

16.
封建新 《考试周刊》2012,(23):108-109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深受教师的喜爱,因为“以任务为载体、教师采引导、学生是主体”恰巧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推敲,为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掌握课堂上必需的内容、技能与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7.
对待学生的“逆向”提问.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端正态度。学生的“逆向”提问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而新颖。它既包含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所形成的疑问,也包含着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具有一定的尝试。有些问题的提出早已超越了他们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一、凸显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心动”中做作业 学生能否对作业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他们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童趣盎然的作业。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切感的作业,以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心动”中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现实中学生的称呼也多起来.如“留守学生”“学团生”“腺形儿童”……一些老师们在今天把很多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说成“问题学生”。他们或疏懒,或学习习惯差,  相似文献   

20.
首先,要让学生“乐”学,必须采角多种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