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的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意识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动力,就是指具有推动教师道德不断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力量源泉。教师道德动力的必备基础,集中地体现有教师的德、才、学、识四个方面。教师道德动力之一,来自于理论的力量,即来自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根本的动力。教师道德动力之二,来自于人格的力量,即来自于理想人格的力量。因此,教师道德动力主要来自于理论力量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道德研究中,需要重视教师道德实践的研究。首先就是从教师道德理论到教师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包括教师个体对作为社会意识的教师道德的认可、内化和行为表现三个阶段。从第一到第二阶段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从第二到第三阶段是道德理想到道德行为即道德实践的过程。就教师的道德品质说,除了认知因素外,还包括着能力因素。教师品德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道德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评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就教师的道德行为来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教师的有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 ,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6.
教师理想道德人格是对教师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定格,是教师人格的应然性规定。它不但具有阶级性、现实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一般理想道德人格特征,而且具有以形成示范、表率人格为根本指向,以无私奉献为价值指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内容等职业特征。教师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教师理想道德人格是对教师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定格,是教师人格的应然性规定。它不但具有阶级性、现实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一般理想道德人格特征,而且具有以形成示范、表率人格为根本指向,以无私奉献为价值指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内容等职业特征。教师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教师道德意识是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及其关系的认识、理解、体验和反应的总和,包括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和教师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道德的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道德价值观与理想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对我国教师道德实践形成了重大影响,使教师道德选择常常处于现实之生存与理想之正义的道德困境之中。为了有效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构建具有实践意义与普适意义的教师道德,应适度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使传统的教师道德变成更有弹性和张力,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合理维度。  相似文献   

10.
“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道德只有在涉及学生的道德生长时,才与教师职业道德有较大关联,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为标准,而不是以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教师道德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需要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需要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的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意识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所有教育改革理想实现的场所,课堂教学实践最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道德课堂是实践新课程理想的有效载体,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现。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围绕道德二字,道德课堂体现在学道、学德、师道、师德四个方面。建构道德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师道德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社会大众认为现在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了,而一些教育理论界人士却大声疾呼不要给教师过高的道德要求。教师道德由教师职业伦理与教师个人道德组成,对教师道德的评价应该从教师职业伦理、教师个人道德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入手。这一矛盾现象源于传统教师道德观没有区分教师道德的两个维度:社会大众针对职业伦理,而教育理论界针对个人道德。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的去道德化现象使得人们对教师道德的评价越来越忽视个人道德维度。由于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所以教师道德评价的个人道德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评价不仅要认真考虑职业伦理维度,更要关注个人道德维度及其与职业伦理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教师专业道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特点和结构。爱、智和自律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教师专业道德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教师专业道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特点和结构。爱、智和自律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教师专业道德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认为教师应该是理想道德的化身。这种缺少辩证思维、违反人文精神的观点,似乎已成为"铁律"。实际上,除却职业道德,在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上,教师和其他公民一样,只应有一个标准和要求。要想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教师要加强维权意识,社会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师德建设的前提是对教师道德的认识,教师道德概念上的认识模糊影响师德建设的成效,通过对教师和道德在词源上发展变化来对教师道德进行释义,纠正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简称的不正确说法,对教师道德概念进行界定,在对教师道德重新释义的基础上,阐释教师道德的内涵,进而提出师德建设目标要自我发展与道德发展同步、师德建设内容要个体道德与专业道德兼顾、师德建设方法要主体反思与团体互助结合和师德建设途径要规范制约与职场实践并重的主张,视师德建设为教师职业生命历程的理解与诠释,师德建设不是对教师道德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是对教师职业生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主要有理智取向策略、实践反思取向策略和生态取向策略,它们都强调教师通过种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优化和丰富专业知识以实现专业发展。由于高尚的道德既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教师提升专业知能的重要内在动力,且有助于教师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专业知能的功能,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取向策略应受到重视。要有效实施该策略,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等相关主体必须坚持道德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道德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掌握道德规范与培养道德智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小学教师道德困境在理论层面界定不清,这影响了现实生活中教师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采用类型分析的方式,依据教师道德困境的起因源头与超越过程等维度,指出教师道德困境存在着“不道德”“非道德”“冷道德”“高道德”等四种类型,进一步分析这些道德困境可以相应地归因于成人主义的横溢、工具理性的扩张、社会冷漠的裹挟、文化传统的钳制等.廓清思想认识、实现制度保障、把握超越次序是超越教师道德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