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是对知识的意义或价值理解得太狭隘,太功利了,把掌握知识,限制在单纯应试上,缺乏对知识类别、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把其内涵外延隔离开来,无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人的情感、意志和发现知识的热情,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误,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3.
林秀妹 《现代语文》2007,(8):104-104
俗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艰巨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姚丽 《现代语文》2014,(12):127-12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审美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此,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思想、艺术内容十分丰富。笔者充分认识优秀作品阅读鉴赏中与审美要求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进行阅读鉴赏,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一、准确理解词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来自三种途径:一是在学校死记硬背的,二是从周围人的嘴里听到的,三是自己看书得到的。如果能把记住的或听到看到的优美词语有选择地加以运用,会有很大的益处。可惜的是大多数学生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万万不可忽视纠错工作。如果我们还是用原有的解词方式,试图去击破学生固有的错误“堡垒”,其逆反心理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寸步难行,结果是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使阅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比较式的情境训练。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遇到“顽强不屈、…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文章有透彻的感悟才能悟其义,悟其情。叶圣陶提出语文教学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现成教科书所收录的佳作为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品味语言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让语言在品味中不断"增值"呢?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  相似文献   

8.
重意会,轻言传是汉民族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思维倾向用一个具有中国化特点的概念表述叫感悟。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分别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要求,其中感悟是其核心,感悟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而借助诗歌阅读教育.不但能怡养诗意性情。而且可以通过拨动心灵的美妙琴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必须培养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朗读中形成,在积累中发展,在交流中促进,在演练中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本位是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然而。在现今的许多语文课堂中,已经产生了语文课程本位迷失的现象。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呢?笔者在探索积累后发现,语言品味还是有法可循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蔡烨 《内蒙古教育》2009,(14):42-42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薛素云 《考试周刊》2010,(10):51-51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感悟美和爱,教给学生的只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感悟,学生从来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即使有一点,也是教师或教参强加给他们的。“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悟出的恐怕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积累"是基础,"熏陶"是氛围,二者含义明确,范围确定,易操作,本文重点论述"感悟"."感"是阅读,是感知,是对语言材料的认识和把握."悟"是理解,是对语言材料的深入内核的接近和解构,也是困惑,是怀疑,是否定,是期望,是对作者的亲近认同或批判否定.那么学生究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葛荣辉 《现代语文》2008,(3):124-125
重意会,轻言传是汉民族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思维倾向用一个具有中国化特点的概念表述叫感悟。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分别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要求,其中感悟是其核心,感悟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而借助诗歌阅读教育,不但能怡养诗意性情,而且可以通过拨动心灵的美妙琴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这对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迎接高考有着十分晕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阅读感悟是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理想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必需。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在阅读感悟上狠下工夫,以此达到形成精神支柱的目的,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形成精神支撑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感悟足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简单的说感悟就是感知与领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世界上最富诗意的语言符号,它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思想和灵气,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儿童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面对懵懂顽童,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地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求语文教师正确地处理好学生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也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沟通关系,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而学生恰恰在这个方面显示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心。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单从数量上来讲,九年累计阅读量应达400万字以上.并提倡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学生仅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名著。扩大阅读而。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在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中,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笔者有以下两点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感悟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感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课堂上,训练感悟的能力,培养感悟的方法,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目的之一。只有掌握了感悟能力,学生才能借助课文这个载体,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