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道德品质,形成健全人格,学校通过构建德育系统,密切联系家庭、社会、形成和谐一致的道德氛围。概括为八个一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3.
4.
吴春燕 《天津教育》2014,(10):29-30
现代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确定了着眼于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优秀人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我通过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要着重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明理-激情-导行”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而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又在导行。只有实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鹤岗市第一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全省示范性高中。考入鹤岗一中的学生,是鹤岗地区高中生的佼佼者,他们学业优秀,但由于众多因素影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转变育人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  相似文献   

7.
道德品质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学校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在此,就中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谈谈自己的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未来的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出众才能,还要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探索。笔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逐渐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未来的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出众才能,还要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探索。笔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逐渐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的身心正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期,其身心尚未发展完善,世界观尚未定型,存在着自尊心强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好胜心强和不能取胜的矛盾、上进心强和意志力薄弱的矛盾。高中生的道德品质呈现出在不良环境下容易变坏,在有利条件下容易变好的特点。此时的道德教育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德育在教育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德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父母和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无论是从教育的内容、社会的发展,还是当代大学生个人的成人、成才等各方面考虑,对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有的学生在来学校之前,在父母的熏陶下,已经养成了很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有些学校的学生因为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行为习惯相对就差一些,这需要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偏重应试教育而忽略素质教育,因此,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就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政治方向教育,德育工作的成果才会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其用意再明了不过: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虽说“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了人之本性的重要性,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要给祖国的花朵和幼苗以知识,还要在后天的教育中给每一位学生健全而完善的人格,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价值观也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有人把教育比作一个“天平”,一边挂着的是“教育教学水平”,另一边挂着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良好的教育就应当是保持二者的均衡发展。近几年来,富都小学在学校德育中,通过开展“家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有机地利用家庭文化资源,开展主题体验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阵地。可见,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当务之急。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说过:“一个不知道自己出生前发生的事的人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这其实也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学生可以从历史学习中长见识,明是非,培养良好的品德操守。中学历史教学应特别关注中学生历史学习中的道德倾向,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中学生健康的道德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21世纪的挑战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挑战,更为严重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教师不仅要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是学生思想的塑造者。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就是指要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愿意和他们交往,也愿意听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教育,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坦诚相见,师生情感越融洽,越和谐,学生就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我班上有一名学生,他学习、纪律各方面表现都很差,经常迟到、旷课,不和同学们一起玩,但自尊心又特别强,身上有不少坏毛病。平时要是谁说他一句不好听的话,握起拳头就想打架,同学们也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玩。我注意到他的这些特点,就经常主动找他谈心、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