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个性是指幼儿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幼儿区别于其他幼儿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有了个性才有思维发散,才有创造火花的闪耀。  相似文献   

2.
金宁  罗唯  杨祥生 《天中学刊》2004,19(2):117-118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个性结构由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3个子系统组成.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构成的一种独特组合;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己个人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体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已成为体育教学追求和探索的内容之一。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基地,是幼儿接受影响和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是培养幼儿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个性的启蒙教师。心理学中讲到: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幼儿的需要、兴趣、理想及世界观。所以,幼儿的个性从小要有一个好的根基,关键在于父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个性一词译自英文individuality或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persona.本义是指戏剧演员所戴的表现角色的假面具.后来被人们用来表示一个社会人的独特特征。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同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8.
王小姣 《考试周刊》2011,(45):60-61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具有独特性、不可重复性、相对封闭性、创新性等特点。正因为如此,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思想教育在人的个性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的作用,促进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个性是个体在生物基础上,受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倾向性、动力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个性结构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韩国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在地域上与中国接近,但是两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却截然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个性的差异。对此,分析韩国幼儿个性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从而提出应将实证研究应用于教学与生活实践,并进行中韩幼儿个性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对个性下过不同的定义,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比较稳定、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己个人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  相似文献   

15.
个性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一个人的精神整体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人的个性倾向性中包括需要、动机和理念、世界观等特征。引导人生的目标和人生道路,正是人的个性中特有的气质、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界曾经讨论“德育的起点是什么” ?有人认为道德认识是起点 ,有人则强调道德行为习惯 ,还有人觉得道德情感的培养是起点。这些看法都是基于学生品德的心理结构提出的 ,虽然争论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但是多少使我们知道 ,在德育中 ,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  一、个性与德育  所谓个性 ,心理学解释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① 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的内容。个性倾向性 ,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它包括个体的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理…  相似文献   

18.
“孩性”在本文里指的就是“孩子的个性”,在心理学里,“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一、具备独特的教学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既受自然素质的影响,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所以个性是因人而异的。语文教师的个性素质决定其教学水平与教学风格。凡有突出成就的教师,他们的个性素质都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学里,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之总和”。(《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在哲学里,个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