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海华  韦常顺 《广西教育》2022,(35):110-113
本文论述“对话”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指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对话能力”“创设对话教学方式,生成对话教学过程”“营造平等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对话问题”等路径,发展学生的对话能力,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对话”思想,认为无论是以问“道”为旨归、以“和”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式对话,还是以“理念”为归依、强调差异和平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都显示出了一种“思在合一”的智性的求索精神。这种“对话”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理论预设及超越二元对立论的开放式思维基础之上,体现出了提倡平等、和谐共处的人学精神及尊重差别、包容互通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3.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4.
对话教学中,“对话”是教育行为的基本话语情境。在这一教育话语情境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朋友”和“学长”、是平等对话者又是教学对话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中,“对话”是教育行为的基本话语情境。在这一教育话语情境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朋友”和“学长”、是平等对话者又是教学对话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6.
吴红英 《考试周刊》2012,(61):34-34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所以“对话式”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对话式”教学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至少存在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粟明方  林庆贵 《班主任》2008,(11):38-38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强调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尊重”不等于不需要“惩戒”。很多老师认为惩戒就是体罚,就是不尊重学生,就是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殊不知,这种对惩戒的理解已经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说,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活动,然而,并不能将课堂中的“讲话”“谈话”“讨论”简单地等同于“对话”。对话具有精神性,是一种双主体活动,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是宽松的氛围、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彼此的理解、信任与尊重,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仔细分析,大家都清楚了“对话”的基础是民主、平等,“对话”的主体是文本、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我在故我思”,“人的本质基于绽出之生存”,人应在相互理解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在由“去蔽”走向“无蔽”的途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敞亮”、敞开和“绽出”地生存。折射在教育领域,它主张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自由和选择;主张基于真诚的诗意之交往建构起“我-你”的关系,在自由与平等、理解与倾听、信任与尊重、开放与分享的心灵沟通和精神相遇中,达成师生对话的澄明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2.
王亚敏 《小学语文》2012,(12):30-34
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但是,“民主”“平等”绝不意味着“放任”“平庸”,课堂中任学生天马行空、没有目的、没有层次进行议论的做法,严重影响课堂效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课堂学习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世界"中的民办高校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分离"的理念基础上。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和对立地位。在"我与你"的"生活世界"中,人与人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对话。基于此,民办高校师生需要回归本真对话,建立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互动”.是教师、学生凭借“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全方位的对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尝试把“平等对话”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会上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下面以《项链》这堂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平等对话”的。  相似文献   

16.
1.在对话探究式教学中确认“我”的存在。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与他人对话、交流、沟通,达到相互理解、接受、融合,甚至得到他人的尊重、欣赏。对话中,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单单是大脑的载体进行培养。通过“对话”,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并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自重、自信,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独立自主和坚忍不拔。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对话的机会,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走向“对话式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显,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对话的机会,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走向“对话式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显,  相似文献   

19.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与“他人”对话,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相互沟通、接纳、言说、倾听中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在相互配合、支持、评价、激励中共同解决问题,以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在平等协作中共享成果,共同提高,培养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合作技能。以下就初中语文的“合作学习”方式、模式和实施途径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说“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 ,第一个要素是平等 ,平等交流 ,平等沟通。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就无所谓对话。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尽管“闻道有先后” ,能力有高低 ,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树立了师生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第二个要素是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 ,学生要尊敬教师。所谓尊重学生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既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