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恩是人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注重学生人格培养的,而“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语文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忽视了“人”的发展,新时期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健全人格得到回归与发展,这是教育新理念和崇尚个性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是语学科的神圣使命。可是,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封闭性、教育主体的物化性。因此,应试教育必然给语教学带来多方面危害,是语教学的百病之源。  相似文献   

4.
“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关注人的自然发展”。这是新课程中语教育的“人性”的体现。因此,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氛围,让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本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聋校语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精神来熏陶感染学生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什么是个性?“个性即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或反映,它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的总和。”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长期以来,“划一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特点。语教育思想划一,语教育内容惟一,语教学材料统一,语教学方法单一。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有“共性”,缺乏“个性”。语教育个性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6.
王岱 《现代语文》2001,(2):38-4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英国的一所学校的教学时说“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教育学生,学校变成了屠场。”这里的“屠场”我想大概指的就是扼杀学生个性的屠场吧。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报告说:学校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以成为扼杀学生个性的场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从学科教育意义上说,语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教育一定要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当前的语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其实语教育的问题并非一日形成,纵观我国当代语教育,可以说积弊已久。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改革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机械的课分析这一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语教育的整个领域已经根深蒂固了。机械的课分析,费时费力,非但起不到启迪思维培养语修养的作用,反而禁锢学生思想,扼杀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教学观,诸如“工具论”、“科学解析论”等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语教学的本质与创造性教学的原则又十分契合,因此优化语课堂教学结构,诸如凸现教师个性,开放有形课堂,模糊评价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等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吴羽君  刘远 《教育导刊》2001,(15):85-87
面对时代、社会和教育研究的快速深入发展,语教学也应不断更新观念,从语教学实质和内在规律去探索语教学的最佳途径。面对教育发展和语教学现状,语教改要真正的触及语教学的灵魂,从语教育关注的目标是“人的培养”,是促进人的自我发展;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出发,我们提出构建“主体一发展”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课程标准提出语基础教育要“变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语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出发,强调语教育的功能是多元的,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发利用语教育的多元性,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尽可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语教科书的开篇说明中有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这段话自然说得非常有理,尤其是“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充分体现了语教学的人本思想和人精神。  相似文献   

11.
旧景 20世纪的语课堂,也曾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于漪的激情睿智,钱梦龙的循循善诱、魏书生的自然细密,至今仍是我们广大语教师所神往和追求的教学境界。可是,优秀特级教师的闪光并不能掩盖我国语课堂教学整体的程式化、缺乏个性、缺乏人性、缺乏生气的局面,这一时期的语课堂由于“教师中心”的思维定势、“知识至上”的目标取向、“理性分析”的教学策略、“大一统”的教育观念、“全封闭”的课堂管理等原因,使语课堂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丛须适应新课程标准中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创新”为灵魂.在语文教学实践及“大语文教育”环境中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感情、发掘创新潜能、提升创新品格、塑造创新人格,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成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的本质与核心是人格教育,学生人格的发展离不开学科课堂的教育和引领.同时,学科健全人格教育可以实现学科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必须在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可以通过梳理教材,深挖人格要素;合理设置课堂教育目标;学科教学与人格教育自然融合;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有针对课堂和教师成长的课后反思;评价标准量化、方便操作来实现在学科课堂中培育初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个性的和谐发展。语教育在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主导性角色。传统语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由于缺乏对语教育对个性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就都陷入了机械化的教育模式。因此,新《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课程还应  相似文献   

15.
课堂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书本知识灌输的课堂局面形成已有多年,但这种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却日趋渐减。书本知识对受教育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但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是有着思想、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各种化素质的人。化发展的目的是不断地解放和完善人的个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占有式”的教学方式,把化的内涵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自主、建构性的知识观和审美化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三教整改”是民族地区自主创新教育及“双语”、“三语”教育的两种客观需要和研究趋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整体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培养他们自主、创新、三语和实践能力的民族教育改革模式,是一项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综合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语是一门人学科,肩负培养学生热爱祖语言字,提高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化,培养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据“减负”调查,语学科最不受学生欢迎。语课怎样改变它的形象?笔认为,必须让语教学充满情趣,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无论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来看,当前我国坚持的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其目的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高中语文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也尤为突出,然而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弊端,课堂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堂评价模式都不太符合以人为本教育观、生本教育理念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播撒人文关怀,回归教育本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的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成员能否承担起经济和政治改革所带来的冲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紧密相关。抓住时机,在青少年中培养“健全人格”是关系人才资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