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2.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学习课文第1小节。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第2~4小节;总结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谈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咀嚼,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从而感悟语言,感受文化。3.通过增补有关的材料,使文章更为丰满,在丰满的材料中,让学生感受词句丰富的内涵,从而引领学生经“历读厚”与“读薄”两个过程。教学设想: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文本的…  相似文献   

3.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3~14自然段);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其中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情况是这样。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复习1~2自然段。略) 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结果往往过于单调,对于教师而言,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任全部放在第二、第三课时讲解有点困难,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了如指掌都,毫无  相似文献   

5.
《掌声》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两课时的全程阅读教学研究。两次备课设计,因出发点不同,对文本研读深度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初次研读文本,我们注意了课文的特点,把目光放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于是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质疑课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  相似文献   

6.
第—课时一读:通读课文,读懂课文,读活课文,领悟寓意师: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师:读了课文,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设计说明】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戏剧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结合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我将第二单元戏剧教学·设计为9课时:第1~3课时,让学生完整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梳理故事脉络及人物关系;第4课时,把握作品主要矛盾冲突,体会课文节选部分主人公的情感心理;第5课时,进一步深入鉴赏分析人物形象,写出角色分析札记;第6~8课时,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个作品,排练并演出课本剧;第9课时,以悲悯的情怀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理解三部作品的悲剧意义,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本设计是第4课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说明:这篇课文共三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重点讲读第三段,半扶半放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语言训练。第三课时让学生讨论比较第一、二、三段在写作上的异同,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9.
水到才能渠成刘克《粜米》(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纪实及评析纪实者:孙素华评析者:李玉学(第二课时)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粜米》。(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了段...  相似文献   

10.
王萍老师所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无论是教材处理,还是课堂教学结构安排、教法的选择等,都与以往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1.大胆地处理教材。按过去的语文教学要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需要讲读两课时,第1课时初读课文,给语文分段,学习课文的第1.2段;第2课时接着学习课文的第3、4段,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课后作业中的写读后感需要另安排时间去完成。王萍老师的两课时内容是这样安排的:第1课时让学生自主地读书,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1.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有一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导入新课时,我说:"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金色大厅在哪里吗?"学生都说金色大厅在维也纳。在第二课时,当学生学习了课文第5自然段,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的时候,有个同学突然举手提问:"老师,课文中写到的国家歌剧院是不是就是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 .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 .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2 .练习给课文分段。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 .投影片。3.录像带。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检查预习1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 .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三、范读课文四、学习课文(一 )学习第 1— 1 0自然段。1 .自读课文 ,完成下面的问题。1用“   ”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夕照》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通过对夕阳西下景象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对夕照独特的观察和感悟。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边读边想 ,在脑海里形成画面 ;体会作者抒发的美好情感 ;注意在观察景物、表达顺序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已从《海上日出》一文的学习中 ,了解了有关的要求。(一)针对课文特点 ,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 ,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一般水平和新课标要求 ,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14.
正单元整体设计说明:本单元共七个课时,第1课时为整体预习课,第2、3、4、5、6课时为基础阅读课,第7课时为拓展阅读课。第1课时整体预习【学习内容】《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2.认识一些新笔画和偏旁。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对第六册《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给教师明确提出了教学建议 ,即“选材精当 ,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应作为重点讲深讲透” ;“第一课时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课时 :重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我在教学此课时 ,既理解上述教师用书所要求的教学思路 ,同时更注意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教《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实录。课堂上我首先对同学们讲 :“课前 ,同学们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进行了积极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  相似文献   

16.
教时 :三课时。教具 :投影仪。 录音机。教学形式 :将学生分成六组 ,每组六人 ,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 .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介绍鲁迅 ,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介绍鲁迅及作者。二、各小组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音 ,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相似文献   

17.
<正>但凡语文公开课,绝大多数老师喜欢上第2课时,作为听课的老师也喜欢,因为大家觉得第2课时有看头,更能激发学习的欲望,对文本的探讨比较深入。语文课的第2课时无论"上",还是"看",至少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教学设计是否科学1.要把握课文的基本思想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的《蚂蚁和蝈蝈》的第2课时,在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学生说体会时,竟然从口中蹦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这四个  相似文献   

18.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略教”,略读课文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道快餐”。其实,这千错万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一、略读课文中有“大菜”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说: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课程目标”的第二学段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到了第三学段则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提出不同要求:“阅读说明性…  相似文献   

19.
何卫君 《教育》2013,(9):57
今天听的是三年级的《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的思路很清晰:"导入新课,学习生字,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理清层次。"作为第一课时,这样设计中规中矩。从程序看,目标定位似乎比较合理:学习生字很有必要,因为作为三年级小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还很弱,仍需要教师多帮几把;把课文读正确,第一课时理应如此。但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却与设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训练节奏的加快,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容量、训练的密度也大大增加了。三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已不像过去那样仅仅完成初读、学习字词,再学习一小部分课文了,而是加大了教学的容量,充实了第一个整体的教学,基本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