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考据学发展到了乾嘉时期,过于偏重对经典作客现实证的研究,而缺乏对其思想意义的关怀,与清初的经世学风相比,考据学形式下的经学实为一套知识体系而非价值体系.乾嘉学者中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对考据学作了程度不同的自我批判.而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判与这些人基本相类,甚至在学术路向上与汪中、凌廷堪等考据大家也有趋近之处.这反映出,清代中期的考据学自身在发生着某种内在转向,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评与这一"转向"遥相呼应,他的思想是清代考据学思想的"综合"和"会通".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至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至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5.
考据学为清代学者戴震的学术重心,戴震考据学成就的光彩熠熠,蒙惠于考据方法的科学性.戴震治诗时主要采用的以经考字与以字考经、以及小学求证和归纳法与演绎法等考据方法,在清代乾嘉考据学中具有普遍性.当时诸多学者都以这些科学方法作为解籍津筏使得乾嘉考据学在中国学术画卷上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6.
刘士林教授的《先验批判》(上海三联书店 ,2 0 0 1)核心是诗性智慧 ,立足点是理性机制。该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先验批判与理论创新” ,下篇“先验批判与学术转型” ,虽然只有 10万余字 ,读之却使人产生一种厚重之感。在这一专著中 ,作者客观冷静地反思当代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细致地阐述了“先验批判”的缘起、现代性内涵、实践性的运用。读罢全书 ,感到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视界的融合纵观全书 ,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学术修养造就了其视界的融合。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对当代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以大学术史为…  相似文献   

7.
明代考据学是明代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对于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明代考据著作之体要为考察对象,可以洞见四库馆臣这一学术共同体对明代考据学的认识,包括馆臣对明清考据学关系的认识,即承认明代考据学对清代考据学"导夫先路"之功。相对于明代理学末流空疏的学风,馆臣对于明代考据学著作无疑更是偏爱,但由于无法与乾隆时期日趋缜密的学术风气相比,馆臣也对明代考据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掘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到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试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9.
陈垣 ( 1 880— 1 971 ) ,字援庵 ,广东新会人 ,2 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 ,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载誉海内外 ,被学术界称为“民国以来史学开山大师”。他在宗教史、中国历史文献学、元史等方面的贡献于 2 0世纪学术界独树一帜 ,形成一大流派 ,并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史书著述体例———“援庵体” ,开一代风气之先。他接过清代乾嘉考据学 ,又为传统史学劈造了一个新时代 ,可谓是 2 0世纪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并被毛泽东誉为“我们国家的‘国宝’”。援庵先生自幼读书 ,乡土文化 ,特别是流传于家乡的山忠烈故事和明代理学家陈献章的…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注、提倡并实践“整理国故”,不仅有其渊源已久的学术思考,更潜藏着他对新旧不同学术研究方法问题的高度自觉。他在反思乾嘉考据学基础上提出的“新考证学”,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代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居于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是当时错综复杂的多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总而言之,应从明末清初儒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清初统治阶级的提倡、“江南”的学术地位和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影响等方面去考究。  相似文献   

12.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的理性特征.戴震考据学既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也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从宋明理学到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前近代学术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宋明时期的儒学以“尊德性”为第一要义,从而儒学传统中的“见闻之知”只能屈居第二.及至明代后期心学逐渐流于空疏,而儒学传统中智识主义这股潜流却日渐显明,从清初的考据学发展到乾嘉学派,得以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4.
李兴强 《文教资料》2007,(25):106-107
陈垣与清代考据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继承、发展了清代考据学实事求是、无证不信、经世致用的优良学术传统。晚年,他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学术宗旨,完成了对清代考据学在史学理论上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的兴盛与学术自身的发展和政治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而就在其兴盛之际,姚鼐却走上与考据学相背离的道路,这既有表层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内涵:一方面考据学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另一方面清代学者不断调整学术理路。更重要的是,姚鼐的学术观点并非与考据派水火不相容,他是主张汉宋兼容的。这说明了清代学术自觉地完成了对前代学术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地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家,治学领域广博,方法独到,对乾嘉考据学派及近代学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以避讳手段校勘古籍的方法,启示了钱大昕、陈垣、张惟骧等学者,使之在经史考证和辞书编纂方面更有创获。  相似文献   

17.
周谷城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与历史学家。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过火的政治批判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熟知的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发表一系列文章,阐述了“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等学术观点,虽然由此而引发了大的学术论争,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对方辩论,真正表现了一位正直的学者的学术良知与无私无畏的学术勇气。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到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井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对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考据学成就进行研究,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当前,加强对俞正燮考据学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