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   ……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  相似文献   

3.
“洋思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现在有2500名在校学生,有2100多名是交费的外地学生,并且据说,来者多半都是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居然通过在洋思中学的学习,不但改掉了身上的坏习惯,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还顺利考上省重点高中,升学率、巩固率100%。因此,形成了汹涌而来的洋思求学热潮。2001年秋,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  相似文献   

4.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  相似文献   

5.
洋思中学,20年前的一所“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已成为“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成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他们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洋思”模式)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已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现行各高校正在进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有着启发与可借鉴之处,文章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方法论、环境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有个洋思村,村里原本是一片沟壑纵横、芦竹丛生的荒地,1980年,荒地上建起了一所中学,10多年后,就是这样一所偏僻乡村的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天,这所曾经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已成为  相似文献   

7.
李妤娟 《文教资料》2005,(19):100-102
地处泰兴偏僻农村的洋思中学自1990年以来,连续10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居全市首位,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学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苏省德育先进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的不少报刊报道了洋思初中的事迹,泰州市教委作出了全市学洋思的决定,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洋思学习。为什么洋思人能用三流的办学条件和生源基础创造了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这样高的荣誉?我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洋思中学。一走进姹紫嫣红、风景如画的洋思初中,水泥铺…  相似文献   

8.
洋思经验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洋思人的那种强烈的质量意识。洋思人的治学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措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洋思人下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下的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同时也采取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采取的举措—“—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镇中学,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都处于“三流”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敢于采取这样的行动,在教育界确实与众不同。勇气、自信是洋思成功的支点;责任感、使命感是洋思成功的基础;“严”(严格…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在海门召开的全省初中工作会议,加快了我省初中办学水平提升的步伐,全省出现了一批初中改革与发展的典型。会上,我们颁发了学习洋思中学经验的文件,会后我写了一篇文章称洋思是“朴素的教育奇迹”。去年我读了《江苏教育》刊发的丁昌桂先生写的关于蠡园中学的报道。并对蠡园中学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便萌生了一种感觉:蠡园中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道曙光!为什么这样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将一所条件极为普通的农村中学办成高质量学校的同时,洋思人进行着可贵的探索——洋思初中位于泰兴市沿江的偏僻乡野。1980年,洋思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所简陋的学校。而今,洋思人的学校常规管理之犁在这块天地里拓开优质、高效之路!学生巩固率100%,毕业合格率100%,体育达标率97%,毕业生升学率97%……他们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创造出了全市乃至苏中地区的一流业绩。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洋思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课堂教学。因为它虽然是那么朴实,自然、简洁,却又是那么有序、充实、高效。它没有花架子,没有噱头,却有着铁的教学常规  相似文献   

11.
本期策划。涉及到一个人——蔡林森。将视野聚焦到一位校长身上,这在本刊有“独家策划”以来,还是第一次。在基础教育领域,蔡林森是一个不甘寂寞,一再创造神奇的校长。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将一所“三流的设施、三流的生源、三流的师资”的农村联办初中——泰兴市洋思中学,办成了“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洋思经验”不胫而走,“洋思的魅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2.
州教育局、州教育学院组织名师培训班学员对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等三所中小学和一所幼儿园的学习考察活动,使每位学员深受教育、感染和启发。学习考察的对象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信息和可借鉴的经验,尤其是洋思中学的典型经验从宏观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的角度看,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洋思中学历经二十余年的风雨,已经创造出了我国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奇迹,创造了一个不是神话的神话,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洋思中学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体现着“尊重学习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并为此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大量而且有效的工作。其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都对我地区的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和学生的学习评价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明富 《文教资料》2005,(19):82-83
12月24日至26日,我参加了由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学洋思培训班。在洋思中学三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对“洋思现象”有了更深的体会,感触颇多,深为洋思崛起的“神话”所折服,更为洋思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这所地处泰兴市偏僻农村的普通初中,在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质量和三流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升学率均为100%,优秀率列全市之首,70%以上学生考入省级重点高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洋思的成功经验不仅对基础教育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对正处于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着严…  相似文献   

14.
我们洋思中学原来是一所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的农村薄弱初中,近几年发展特别快,教学班由9个增加到56个,教师由30名增加到190多名。学校新教师特别多(全校教师平均年龄25岁,每年进3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外地涌进的难教育的学生特别多,建校任务  相似文献   

15.
洋思之路     
背景提示 泰兴市洋思中学是一所乡办初级中学。1980年创办时,只有施教区6个村,2排平房,5个教学班,15名教师中代课教师竟占了40%。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流的教育业绩;连续多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为100%,优秀率高居全市之首,学校一跃而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在多年的办学中实践,洋思中学从不挑剔、不选择学生,而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个学生都能做好”。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1994年10月12日《江苏教育报》率先刊登了总结洋思经验的长篇通讯《洋思之路——泰兴市洋思初中提高教育质量纪实》。自此至今,在江苏乃至全国教育界,“洋思”已经成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稳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代名词,“洋思经验”在省内外各地中小学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6.
洋思中学,一所苏北的乡村学校,在1994年一下子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更成为了它的金字招牌。从1980年由几个村联办到2005年作为优质资源被“请进城”,洋思中学的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步崛起。从硬件改造到软件提升,从抓考试成绩到重素质培养,透过洋思中学这个样本,我们看到的是基础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自主求变、探寻教育规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读者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近四年来,《江苏教育》曾先后刊登过三所乡村薄弱初中由弱校变强校成名校的“独家报道”。这三篇报道的题目分别是《洋思的魅力》(《江苏教育》2002.1A)、《“东庐”: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江苏教育》2004.12A)、《在水一方——走进金坛市岸头中学》(2005.6A)。关于洋思中学崛起的秘诀,不少报刊杂志、新闻媒体都曾进行过全方位报道,我们不再赘述。我们所要谈的是,东庐中学和岸头中学两所薄弱学校快速崛起的背后给我们基层薄弱学校甚至是示范学校有什么启示。希望能引发读者朋友思想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共振、理想上的共生。  相似文献   

18.
我们洋思中学地处偏僻的泰兴市农村,在普通人的眼里,它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然而正是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明单位”称号,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德育先进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厅还于1999年12月下发件,号召全省  相似文献   

19.
王正锋 《文教资料》2005,(19):96-97
洋思中学是普教战线上的一颗明珠,这次有幸参加了“洋思三日行”的活动,对我的感受颇深,对于这样的一所师资主要是年轻教师、学生素质并不好的学校,何以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成果?通过观察思考,我认为关键在于洋思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洋思人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洋思有了创新的教学理念才使他们找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正是洋思人有了奉献精神才使他们能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人成材,实现了他们对社会承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诺言。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洋思的许多地方与我们的职业教…  相似文献   

20.
洋思中学是江苏省泰兴市的一所农村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在乡野中崛起的学校却创造了高中升学率100%,重点升学率江苏省第一的神话。洋思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