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在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途径有: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指导学生建模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关注生物科学前沿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2.
生命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生命观念在初中阶段主要表现为: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包括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实验课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反映出当代部分大学生生命观不健康。大学阶段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转折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生命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试图从分析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着手,对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缺失和原因以及教育对策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三生教育”,通俗地理解即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时代要求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过程。在幼儿园进行“三生教育”,可以让幼儿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可以引导幼儿珍惜生活,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所在。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宗白华的诗学特质.宗白华诗学的生命特质观包括这样几层含义:生命和精神是诗的源泉,诗是生命的表现,诗的最大价值是对生命的真相与意义的启示.生命特质观明确了诗的生命本体,从而确立了它在宗白华诗学中的决定性地位.宗白华的生命哲学为其诗学生命特质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而深厚的哲学基础,并促使其诗学整体呈现出哲性诗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深入了解医学生生命观现状,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医科大学学生进行了生命观及生命观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生命意识强烈,生命价值观正确,生命态度积极,能善待一切生命体,否定自杀或者他杀行为,期望学校加强生命观教育。但也有少数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生命态度消极,不同程度表现出漠视生命的行为。对此,高校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丰富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拓展生命观教育的途径,加强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的。以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运行、发展、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等特点为研究方向,提炼出的生命观念有生命的物质观,物质、能量和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调节观,适应与进化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以"生命"的视角看儒家的生命观对我们建立现代生命观、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儒家"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原则、"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过程四个方面,解读儒家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探索生命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本文以培养学生生命观素养为目标,探索了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教学的内涵和教学思路,立足通过挖掘生活材料、开展趣味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立足课外实践多种方法,培养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观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孙茂平 《文教资料》2010,(14):63-64
语文教学应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具体可从深入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生命教育;创设生活情境,领悟生命价值;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生命意识着手,切实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既不能归结为单一的自然属性,也不能归结为抽象的超自然属性。传统的单一性的生命观使人的生命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造成人的真实生命的失落。这种单一的生命观已与当代人的生存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只有树立辨证的生命观,把人的生命理解为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双重统一体,才能真正引导人们破除片面的生命观点和偏执的生命态度,使人不断地挖掘着生命内涵,拓展着生命空间,创造着生命意义,提升着生命境界,从而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努力塑造真实完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简虎 《中学教育》2004,(4):17-18
正确的生命观是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条件。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才能形成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既珍惜生命,又不畏惧死亡,真正自立于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生命哲学和文艺思想是宗白华生命诗学的理论基础。早期宗白华哲学思想主要受到柏格森等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成熟期则回归中国哲学,吸收了儒、道、释等各家的生命哲学思想,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仍在其中发挥着潜在影响。宗白华主张文艺的生命本质和审美本质,持文艺形式与内容统一论。在生命哲学和艺术观的共同作用下,宗白华生命诗学形成了生命特质观和审美本质观。其诗学与生命哲学、艺术观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生命的信息观是建立在信息作为生命的组织形式的重要作用基础上的,是对生命的信息属性的抽象。挖掘教科书中生命的信息观,准确认识信息传递的规律、特点等,有效渗透信息观,有助于学生解释生物学现象,掌握分析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方法,整合生物学概念,理解生命系统的多样性、统一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观。  相似文献   

17.
【正】生命观是指大学生对生命及生命的价值、意义、人生理想、人生信仰和人生态度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掌握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使其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主动探索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主阵地,是学生开启灵性,形成正确人生观的过程。新时期,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已经形成。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课堂为新兴的生命课堂。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为达到理想的生命课堂,我们应追求"启"、"悟"、"润"、"化"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生命观念是在对概念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物质与能量观”为例分析跨学科生命观念的落实策略:主动建构模型,分析物质与能量观;开展模拟活动,运用物质与能量观;回归学生生活,践行物质与能量观。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厦门市4所中专学校730名在校中专生的生命意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显示,中专生对生命存在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但在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中职学校应加强生命意识教育,树立生命教育的课程观,教师应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观,学生应树立生命教育的学习观,并加强学生的生命实践体验,以加强和改进中专生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