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职业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对青少年实施生态意识教育,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应当在课外活动中广泛地开展,还要引导学生投身生态建设实践。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物与环境知识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教授好这些理论,就能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生态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的污染已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此,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平时的授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生物学习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3.
朱国庆 《学子》2012,(8):38-39
一、创设生态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生态保护的认知水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中社会教学要创设生态德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科学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4.
姚春梅 《学周刊C版》2020,(1):101-10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当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要唤醒全体公民的环境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就要在青少年中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而祁连山是我们家乡重要生态的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地.所以保护祁连山生态,就是保护母亲河,因此保护祁连山生态任务繁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我国未来的决策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和谐社会下他们能否掌握生态知识,具有生态道德意识,能否懂得解决生态危机带来的问题,将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当前加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异常等,在这些因素中,尤其突出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等,必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日趋丧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前任主席思瓦米纳森指出:"人类的绿色意识必须超前于我们地球的绿化,绿色意识就是关心、拯救和共同承担,这是暂时以及永远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首先应增强人们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指的是关于人与生物系统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认识及维护这种关系的协调而建立的各种物质、组织制度、观念的总和。1972年6月《人类环境宣言》就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对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立足校园,依托社区,开发生态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来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启迪儿童,使他们意识到人类应与自然平等和谐地相处,最终成为有生态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指的是关于人与生物系统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认识及维护这种关系的协调而建立的各种物质、组织制度、观念的总和。1972年6月《人类环境宣言》就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对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立足校园,依托社区,开发生态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来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启迪儿童,使他们意识到人类应与自然平等和谐地相处,最终成为有生态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保护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意识,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共同家园"意识的培养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意识。在上第一节课"认识生物"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讲"环境与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生态意识及行为特征调查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真实了解大学生生态观念和生态意识水平,以衡水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的生态保护知识水平、生态保护态度、对生态保护的现实理解以及对生态保护行为倾向等4项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及预期行为、环境保护责任感之间存在不一致,其生态意识水平距离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提升大学生生态意识水平不仅要加强生态与环境的教育与宣传,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政策引导与道德约束的作用,并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族文化中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中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与知识的挖掘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而且有利于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天人合一"、崇拜神山圣湖(泉)和动植物、敬仰土地的认知与理念,对云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传统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淡化等影响,云南民族文化中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面临日益淡薄的挑战.因此,应该从法律制度完善、宣传教育、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着手,积极普及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弘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精神.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科的环境伦理特性使生物教学成为学生环境伦理意识逐渐生成,实施绿色教育的有利途径。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掌握科学技术武器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捍卫人类美好生活的责任感。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环境与生命伦理意识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与知识讲座、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生态意识,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在当今的社会中,生态意识的培养越来越不能独立于日常中学教学之外,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特别是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学。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会涉及到生态意识的内容。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情感和行为,使其具有关心人类、认识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地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引发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生物教学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并向社会进行辐射,让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5.
生态知识是自然教材中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儿童生态意识和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对生态知识的教学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环境知识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态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由于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许多原住民族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环境知识体系。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展现了傣族传统化中以人为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自然生态观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的生态危机,成为人类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类必须积极地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及消费方式,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树立全面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不仅是生态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本文就"林产品商品学"教学与生态意识的培养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工业造成大气污染,农业造成生物中毒,捕杀造成生态不平衡,科学的生物、生命链正在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大多数与物质、化学过程有一定关系。掌握化学知识是认识这些环境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结合教学内容使工农业生产伴随的化学过程在教学中得以反映,并就其对环境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深入分析,能使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教育学生学好生物知识,建立生态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为此,设计“对绿色生态效应的观察与分析”这一活动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统计,归纳等科学方法认识和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以达到提高环境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切生物和环境之问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所以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护环境,优化环境,使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生物教学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以此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