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免疫调节是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的内容,在第一章学习中使学生认识到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这种机制的调节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在这一章仅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做了简要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10):150-151
本节是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2节。本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三部分内容。"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实例,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部分中采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来处理这部分知识,本文对教材中的模型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将免疫视为一种调节方式。并强调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这是“人体稳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一致。但教材并没提供相关的科学史素材.留给广大教师一个广阔的开拓与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韩翠 《中学生物学》2013,29(3):40-42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复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之——神经调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学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问题的引导复习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5.
段晓娜  李毅 《考试周刊》2014,(16):149-149
<正>1.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环境与稳态"的第1章,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此节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学过了一遍教材,又复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比较深刻地理解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结构、细胞种类,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等,在此基础上引入"内环境",对学好后面的"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这一章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做好了引导,才会对后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无疑是其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具体含义,甚至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也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采用"图像拆解法"进行教学,效果不错。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神经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提供的"寒冷刺激"情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相似文献   

7.
付艳茹 《中学生物学》2011,27(10):38-39
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习过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之后,所要掌握的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第一种调节方式,是内环境和稳态的延续和拓展,同时又为学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本章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生命现象和理解生命活动规律,并在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的内容,安排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有利于本节乃至章内容的学习。本节主要是通过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讲述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师应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使知识的建构过程自然融入到能力的提升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即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神经调节在本章中是教学的重点,与第三章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和稳态,第八章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内容有关,在生物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冰 《黑河教育》2009,(4):49-4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体的稳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人体的稳态》一节是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也是这一章的核心。整个第一章的水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调节、体温调节内容都是围绕人体的稳态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正>人教版教材每章的章导言都有引言并配有图和诗,图文并茂,富有寓意,真可谓诗情画意。这些章导言都是"大家之作",其言优美沁人心脾,读后回味无穷;其图富有寓意,看后有思考想象空间。章导言的图文很好地突出了一章的知识主线和内容特点。在单元复习中,利用章导言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笔者以《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题图为例,浅谈其在单元复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其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是学习该节内容的基础。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该节的难点,且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自制了一款"反射弧模拟演示器",学生借此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突破了学习难点。一、自制"反射弧模拟演示器"装置图  相似文献   

13.
吴久宏 《新高考》2010,(1):44-46
必修三第一章和第二章描述的是“人体稳态以及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重要知识要点,从课标要求及近年来的高考要求综合分析,本部分的核心考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温淑清 《考试周刊》2014,(25):17-18
本文对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生态学"单元与我国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生态部分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教材内容、编排特点,以及对教学的启示,挖掘美国教材中适合高中教学的素材,期待能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红斌 《新高考》2006,(2):45-48
本专题包括第一册第四章和选修第一章内容.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人体的稳态知识。考试中只要涉及到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复习本专题时,需要做到梳理知识,归类整理.强化理解,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 "酶与酶促反应"是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生物代谢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必备知识,其基本内容包括酶的概念和酶的催化特性. 在苏教版初中生物7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高中教学就应该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认知,通过教学使他们进一步知道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催化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章节绪论相关知识点 应激性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__多学案鱼l丛处火与黑光灯的使用;②籍液诱杀害虫;例③含羞草受到触摸叶片下垂。无机盐的生理作用①老人缺钙而常抽筋;②猪缺钙时喜啃墙王孪;④富硒康;⑤加了锌的钙;⑥骨软化病和者名喝欲汽水。;③长吕拘楼病长跑运动员过量排汗而导致肌丙廷;⑦科学饮食;⑧酷暑野外工作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原核生物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与癌变 酶与ATP水分代谢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人体物质代谢内环境与稳态植物激素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激素神经调节第五章生物的生…  相似文献   

18.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什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中,讲到“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两种基本形式:激素调节(包括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昆虫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我认为以此给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分类有些不妥。激素对...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呼吸"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能量与呼吸"一章的第二节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针对本节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二年新版高中《生物》课本的第四章第二节论述“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本概念,以及高等动物(包括人体)和低等动物(以昆虫为例)的激素调节。重点在激素调节。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在已有关于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了解高等动物的甲状腺素、性激素、生长素等几种激素以及昆虫激素的生理作用,进一步理解上述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