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生长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变化"是苏教版《生物学》中唯一一个在初中涉及生物、化学的探究性实验。课本直接给出探究的问题:"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你能尝出一些淡淡的甜味来。"如果教学中照本宣科,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农村孩子有这样的经验,在麦收时抓一把小麦种子放在嘴里咀嚼,渐觉有甜味,最后得到  相似文献   

2.
势科学理论认为,创新的本质就是将不同层次上系统中差别巨大的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营造强烈的教育信息势。为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势",基于势科学理论,从材料、操作方法和实验方案等方面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进行了必要的改进。通过对该实验的改进,学生明显增加了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该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教材中的一些提法和做法不甚合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1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同样情况下,温度不同效果是否相同?唾液也能消化蛋白质吗?唾液量的多少能否影响淀粉的消化?如果直接将等量的干淀粉加入水中代替用淀粉作成的馒头效果如何?若同效,将淀粉制成馒头有何意义?如改变方案一中的实验顺序:先加碘,再加唾液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5.
正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同样情况下,温度不同效果是否相同?唾液也能消化蛋白质吗?唾液量的多少能否影响淀粉的消化?如果直接将等量的干淀粉加入水中代替用淀粉作成的馒头效果如何?若同效,将淀粉制成馒头有何意义?如改变方案一中的实验顺序:先加碘,再加唾液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6.
1材料用具的选择笔者经过尝试发现:新鲜馒头黏性大,不容易切成馒头碎屑,另外也容易粘在试管壁上,在浸泡一段时间后容易变成糊状,使得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所做对比实验的结果差别不大;手指饼干不容易切块,容易碎掉,在水中也极易变成糊状;挂面被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对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从实验设计、材料选取和实验装置上做了一些必要的改进,以利于实验教学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七年级生物课中蕴含实验原理较多,操作灵活性较大,课程改革中所有实验中成功率较低,考试涉及度较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为全面的一节实验课。实验的成功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以七年级下册中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为课题,参加了市里举行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双减”政策及初中生物新课改方案的出台,培养综合能力强,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通过背诵等方式掌握了一些生物学知识,但是只要一应用就束手无策,说明他们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能力较弱。2022版的生物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2.
霍宏彬 《教师》2012,(18):98-99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性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简称人教版《生物学》)既注重实验形式的多样化(如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调查、设计、课外实验、模拟制作等类型),又突出实验数量上升化(例如教材的实验数量都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并且有的一节课内需要做两个以上的实验)。另外还有一个新的特色就是探究性实验多于验证性实验,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相似文献   

13.
刘淑琴 《成才之路》2014,(28):81-81
目前由于实验设施的缺乏,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不能及时进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通过微型实验的实施,可以让实验按时进行,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消化和吸收”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将可能影响馒头变甜的3个因素——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融合在一起进行探究,通过检验淀粉的存在来推测馒头变甜到底与其中的哪一种或几种因素有关。在考虑实验比较综合和学生的实际探究水平的基础上,尝试对某次实验的教学设计进行如下调整,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学案导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学案,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先学,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它也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模式运用到生物探究教学中,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为例,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中的具体设计思路:先通过咀嚼馒头,亲身体验馒头变化的过程;再由相关网络视频的学习、探讨,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探究的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正>根据“反应物浓度小,反应速率慢”的规律,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消耗,反应速率应该是逐渐减小的,然而实际的结果真是这样吗?本实验教学以此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探究,进行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探究的深度教学。一、教学目标了解温度变化与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影响的基本原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实验过程异常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的一个重要的探究模拟实验,被频频列入近年来的中考实验操作的考核之中。它模拟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馒头碎屑化,模拟牙齿对食物的切开、撕裂、磨碎的过程,用玻璃棒搅拌,使馒头碎屑和注入液体充分混合,模拟舌头在口腔中的搅拌作用。由于操作起来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和其他的生物实验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实验者在进行操作前,要全盘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是根据化学理论课制定的有关实践能力的表达,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验课程是化学知识向多极化扩散的核心课程,在实验课程上教师要积极采用灵活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积极融入实验操作中,帮助学生认识理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练就通过实验看本质的重要能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帮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探究性实验,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热情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