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让数学"生活化",也让生活"数学化"。一、借用生活实际,引入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从而激发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放在纸上画一画,拿走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如何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学睛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日趋恶化,也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会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语文课文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段、开展实践活动来渗透环境教育,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听一位教师教学"吨的认识"。在学生初步认识1吨等于1000千克后,教师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吨"。学生的生活经验很丰富,有的说:  相似文献   

7.
怎样让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好数学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数学的普遍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创设一种数学情景,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如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笔者把单元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进行:(1)活动前,教  相似文献   

8.
王萍 《学子》2013,(2):27-28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既有积淀。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呢?一、眷顾文本,让教学呈现生活味文本是生活经由作者文思妙用后的文字化呈现,字里行间潜隐生活的影子,充满着生活的味道。教师要善于借用文本的显性资源,善于开发文本的隐性资源,让教学充盈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危害.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参与环境保护,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角色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某些环境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发现、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石冰 《甘肃教育》2014,(12):85-85
正语文教学不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语文的本质属性和教学中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创设情境,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一往"情"深呢?一、结合课文文本,巧设情境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空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理念,赋予数学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教师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1.小学数学生活化让课堂充满活力就小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是他们认识新事物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进入课堂,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  相似文献   

14.
<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学生错误的认识、发生的争论、多彩的生活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的研究真实发生。1.立足"突如其来"的事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捕捉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参与空间,促进主动发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参与才能取得,只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地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如:贵贱差分问题,我由"野鸡兔子49,100条腿地下走。"引入,让学生通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课标、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努力让教材融进生活,让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创设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小课堂"体现"大世界"。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对于教学而言,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依据学生的自身特征开展,特别是学习特征。首先,教师依据"选择性注意"特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让数学教学与游戏和生活有机结合。其次,教师依据"结构性"特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的魅力。最后,教师依据"转化"特征,激励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把"生活元素"引入作文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明天所用,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只有走出狭窄、封闭的空间,将社会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19.
学好地理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地理思维对生活进行探索,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以及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能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该拓展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就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地理知识等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则会变得丰富有趣,简单易懂;生活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二者水乳交融,难解难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侧重理论知识,忽视与生活的结合;有些教师侧重生活的应用,而忽略学科知识。在生活中,学生亦如此,难以将二者真正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本文旨在如何正确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同时,在学习中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