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性、妇女等概念并非单一的、没有时间性的 ,相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它们具有不同的表达 ,代表不同的意义。女性意识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性别观念——“时代不同了 ,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 ,女同志也能办到”——的反拨。进入 2 1世纪 ,作为一个分析概念 ,女性意识的局限越来越明显 ,有必要了解、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 :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2.
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以文化"他者"的身份,摒弃意识形态或者乌托邦式的传统形象叙事,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西部一座小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为读者展现了较为客观的异国形象。其中,女性形象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书中,他描写了四位有代表性的新女性形象,为彼时与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不同的边缘群体绘就了一个基本图谱,也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手法及绘画工艺的不断变革,当代绘画的图像和之前的图像在叙事方式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改变了传统绘画中的单一风格,已经开始朝着多元化的风格转变。当前社会中到处充斥着图像化,这种现象引发了画家对于艺术的一腔热忱和追寻。可以利用特定的图像去表现社会中的某一问题,不同的叙事方式展现的内容和意义也不相同。该文针对当代绘画中图像叙事的建构与拓展进行分析和阐述,借此作为当代绘画艺术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学贯彻落实“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办学理念,主要的工作是消除阻滞师生自我实现的文化性和制度性因素,改变压抑师生自我实现的文化环境。为此,首先需要建构“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群体理念意识;其次需要做出能够承载“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理念的制度安排,创造适应大学组织文化特征和师生文化心理特性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使大学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制度有利于师生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5.
庭院是我国传统的建筑空间,其空间布局暗合古代传统文化,重门紧锁对养在深闺的古代女性有着强烈的道德束缚与心理暗示。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关"庭院"的诗词意象往往用于儿女情思、闺怨思妇这类创作题材,女性往往被"庭院"幽困于男性作家的代言中。直至清代,随着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一场"庭院"的突围之战打响了。  相似文献   

6.
李艳征 《职业圈》2007,(12S):18-19
在现代社会里,女性领导者在各个组织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知识型员工的兴起,和谐社会的提出,更加突出了女性领导者实施“双性”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章甫"本系殷代礼冠,由于孔子个人的提倡,转而成为"儒服"的"标配",其中既有孔子追念先祖的感情因素,又体现了礼崩乐坏、明王不兴时代背景下以"古"相尚的价值取向。由于孔子对"章甫"之冠的提倡及弟子对夫子的推崇,因此孔子卒后葬式才有"冠章甫之冠"之举,这既体现了"儒服"问题在当时的重要性,又表明它有鲜明的理想主义风格,不纯粹是"写实"的,因此就不宜用严格的礼书所载的葬式来要求。辨伪学者以礼书所记葬式指《孔子家语》所载非实,系出造作,流于刻板和机械。以"章甫"之冠为代表的"儒服"问题是儒家初起阶段的重要舆论话题,正是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一方面促进了孔门群体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从形式上强化了儒家最初作为一个学派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8.
连菊霞 《职业圈》2007,(2S):13-15
文章主要以甘肃积石山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当地当下穆斯林“妇女外嫁禁忌”的观念和态度、妇女的外嫁现象及由此所导致的群体与个体的抗争与妥协的现象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祝莺莺 《职业圈》2008,(21):159-160
王海鸽通过对不同时期婚姻家庭生活的描写,反映出现代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给家庭婚姻生活带来的冲击。她的“婚姻三部曲”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当今婚姻生活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揭示了现代女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出路。  相似文献   

10.
正崛起中的中国应该如何传播国家形象,如何讲对自己的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同时,又如何讲对别人的故事,讲好别人的故事?这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乎国家品牌建设。就国家品牌传播和塑造而言,英国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成功案例。本文试图以今年英国举办的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为例,探究英国人是如何讲述令人难忘的莎士比亚故事。莎士比亚是英国的象征和骄傲,是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化名片。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此,英国在全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擅长女性主义的书写,在她的作品中,被困与离开是个司空见惯的主题。逃离被困的束缚,女性开启了社会上和精神上的积极探寻历程。门罗作品中的女性探寻见证了父权制对女性探寻的限制,同时更深刻呈现了女性独特气质、行为模式影响下有别于传统探寻题材中男性主人公的探寻模式和路径。该文主要通过《逃离》和《你以为你是谁》这两部作品探讨门罗温和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独特的探寻历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代表,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同时担任着作家、编辑、教师等多重身份,她创作生命力旺盛,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黑人女作家。在她笔下,颠覆了以往人们眼中黑人的形象,她歌颂黑人的智慧与善良,倡导平等,尤其是以女性的笔触塑造了许多命途多舛却又不甘于被命运所摆布的黑人女性形象,这对后续黑人女性小说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莫里森塑造的经典黑人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探讨其小说对于黑人女性小说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相似文献   

14.
叙事结构以多样的形式组织着叙事作品的诸多单元,往往蕴藉着作品中最深的隐义。古代公案小说多所采用"缀段式"叙事手法,历代文学批评家就其优劣也是聚讼纷如。本文借鉴中西学者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并对公案小说"叙事学"展开基于实证主义比较研究,由此探究中国小说叙事手法的转变与发展,对公案小说"缀段式"手法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受到年轻一代热捧的青春偶像剧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韩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出现的作品也不同,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该文以此为基础,对中韩两国都市剧中女性意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并阐述韩国都市剧在我国受众较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粉丝群体的属性以及群体成员特征进行归纳概括,以互动仪式形成的前提条件为依据,在虚拟在场、共同关注、准入机制、情感能量的过程中,探讨饭圈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并依据粉丝成员具有的双重身份对互动仪式产生的生产消费、情感表达进行分析,以此得出结论:集体认同是在从个体的自我投射到群体认同这一仪式过程中不断前进并且反复的。  相似文献   

17.
推动国际“Z世代”群体形成客观理性的中国观,尤其是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关键议题。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洞察国际“Z世代”群体的特征变迁,了解他们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通过对国际网络媒体平台上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Z世代”群体的观点和看法。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世界性战略传播格局的中国观传播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留学生作为上海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上海文化国际传播、展示上海优质国际形象、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等方面作用不可小觑。该文在梳理江南文化、上海文化、海派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课题组自身研究与突破,深入思考上海高校及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战略方面的角色定位,切实响应和参与新一轮“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相似文献   

19.
文学领域中,时间是文学作品脉络架构的常见线索,其除却提供事物发展逻辑的基底,亦能通过特定选取、详略处理、价值赋予凸显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现实世界中,逝去的时间只能于记忆中追溯,未至的时间幻化成无限可能,个体只能把握眼前的光阴。若这种生命个体具有智慧或无限开放的精神境界,受限于自然规律,便会产生生命焦虑。本文从时间叙事设计及其角色因时间而起的生命思考两方面切入《红楼梦》,对贯穿全书的时间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们对于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不仅是因为小说中出现的乡村人物带有很多城市的印记,还因为小说中的"乡村描写"多以一种孤立、自足的姿态出现。明清小说"乡村描写"多是对人性的反思,对乡村审美意蕴认识的深化,从小说中的"乡村描写"可以折射出创作者的思想身份和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