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③。"  相似文献   

2.
老马识途     
[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处]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③,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④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⑤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韩非子·说林上》)  相似文献   

3.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③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④,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乃掘之,遂得水。(选自《韩非子》)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1-6题。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反③,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④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  相似文献   

5.
隰朋找水     
《辅导员》2010,(17):14-14
齐国大臣隰朋随齐桓公征伐孤竹国。齐军走到山中时断了水。人可一日无粮,但不可一日无水,寻找水源问题成了齐军的当务之急。怎么办呢?隰朋出了个主意——让士兵们去找蚁巢,他说:“蚁巢下面准有水。”还为士兵们指出了寻找蚁巢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老马识途     
此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公元前663年,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国(今河北东部),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均随同出征。  相似文献   

7.
爸爸说,山那边有个大城市,城市中有比山还高的楼,有满大街跑的车子,有窗那样大的彩电,有许许多多大山里没有的东西。爸爸又说,女娃娃读书没用,还是跟爸爸去山那边挣钱吧。于是丫丫背着她那个大红书包离开了大山。丫丫和爸爸住在一间破民房里,黑洞洞的又破又小,丫丫问:“大楼呢?”爸爸:“那是城里人住的,等我们有了钱,也住。好娃娃,明天跟着隔壁的小姐姐一起去卖花,赚来钱再住新房。”  相似文献   

8.
老马识途     
马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能识别路途。在草原上,群马能够依靠嗅觉找到远处的水源。马对气味和声音的记忆力很强,能够在迷途中经过曲折的路程,重回原地。《韩非子》中说,春秋时候,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返回时迷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他们就让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回家的路。“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就成了对马的赞美。  相似文献   

9.
笑笑堂     
--隰隰隰同上一对同桌吵架了。莫闻味是泼妇,脏话骂了一大堆;梁召卫很绅士,不会骂人,但忍无可忍,于是大叫:“同上,同上!”························--隰隰隰无籽瓜无籽西瓜被研制成功后频繁参加各种庆功会、报告会,风光无限。其他的西瓜十分羡慕,其中一只西瓜却酸酸地说:“美什么呀?都没后代了。”························--隰隰隰区别刘得滑问章雪有:“你知道从二楼跳下去和从20楼跳下去有什么区别吗?”章雪有是音响师,他想了想,说道:“区别很多,不过从音响效果上讲,二楼跳下去听到的是…  相似文献   

10.
宝宝编故事     
朋朋特别喜欢买玩具,每次爸爸妈妈带他到外面去,他都非要买一件玩具才肯回家。回家后,没玩多长时间,他就把玩具扔在了一边,又吵着要新的。朋朋玩具柜里的玩具越来越多了。这不,柜子里的旧玩具在埋怨一件新玩具汽车:“怎么又来了一辆汽车,都没地方住了。”小汽车说:“朋朋只开了几趟就不玩了。他一点儿都不爱惜我,我也不想住在这里呀。”柜子里的玩具们决定团结起来,治一治朋朋的“玩具病”。 有一天,朋朋回到家想玩玩具。他打开柜门,发现玩具都不见了。他们到哪去了呢?玩具们究竟想了什么办法来“治”朋朋,朋朋的坏习惯会不会改呢?  相似文献   

11.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日:"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①,中有卷城②,外有兵刃③,未敢自恃,自命曰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过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个年轻人,他要练移山的本领!30年后他对朋友们说:"我可以把山移到我的脚下。"于是好朋友都去看他是怎样移山的。时间慢慢地过去,当他问大家:"山过来了吗?"朋友说:"没有啊!"于是,在期待中,很多人失望而归。过了一会,他又问:"山过来了吗?"回答的人依旧很失望,又有一部分人不等了。年轻人说:"和我一起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于是大家跟着他一直走到了山脚下,这时,他回过头来问大家:"山过来了吗?"大家都觉得上了当。年轻人却说:"我练了30年,才悟出了这个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3.
华而不实     
1.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一直都没有找到。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随他。"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从小就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人才。他们合伙做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却又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困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俩也一块儿打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  相似文献   

15.
汉朝刘向的《说苑》里记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 "现在的臣子,谁能算得上贤?"孔子说: "以前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子贡又问: "难道现在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不是吗?"孔子说: "荐贤者方为贤。我听说鲍叔牙举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但没有听说他们推举了什么人?" 管仲为春秋时期的齐相,他辅佐桓公大事兴革,以"尊王攘夷"之策,使桓公"九会诸  相似文献   

16.
迈向光明     
从前,有一位小姑娘,她总在寻找一扇门,一扇可以找到快乐的门。一天,她告别父母,去寻找一位大师,据说这位大师找到了通往快乐的那一扇门。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这位大师的住所,原来这位大师住在一座山的山顶上。她从当地人口中才知道,那上面有一位老人,他住在山顶上的一座庙中,过着朴实无华的日子,但这位老人却从没离开那里。这位小姑娘听后十分疑惑:难道大师就是这个样子吗?可他这样有何快乐呢?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     
自从妈妈离开了家,我便和爸爸一起生活。不会做家务的我,一下子变成家庭“主角”。在爸爸的精心操持下,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但是,我真的希望妈妈能回家,毕竟,我爱她。 (陈思思) 住在河边的家,没水喝,因为河水干涸了。停自来水时,情况就更糟。后来我家打了一眼摇水井,喝到了清澈水。附近几十户人家都来我家“ ” 要水喝,家人总是热情相助。爸爸有时还为孤寡老人送水呢。我的家,顶呱呱。 (王森朋)前不久,去北京务工的哥哥说在那儿找到了活——送报纸 他 — 。说,以后家里不要寄钱给他,他能自力更…  相似文献   

18.
童年时,我跟随爸爸妈妈住在印尼邦加的一个偏僻的胡椒园。由于我平时跟爸爸睡,出入又寸步不离,久而久之,爸爸稍走开一步,我都要大哭大嚷:爸爸!爸爸!有一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的隔壁是:隔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的挑水中不知不觉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  相似文献   

20.
说起善待他人这个话题,我首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鲍叔牙和管仲是朋友.他们共同经商,赚了不少钱,管仲却将一大半纳入自己囊中.鲍叔牙的另一个朋友对他说:"管仲如此重利忘义,不足与之为友."鲍叔牙却笑着摇摇头,说:"管仲家贫,又有老母需要侍奉.我与他既为朋友,理应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