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为核心,对其进行整体性和活态性保护的区域。其中,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基于此,传承人就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关键。对非遗传承人的动态信息,以及与文化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有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该文通过分析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探究传承人与文化生态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数量总体上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在传承人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别、年龄结构、民族比例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目前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所包含的非遗项目的数量和传承人的人数差异较大;并且单从数量上看,非遗项目的数量和传承人的人数二者并不对等,无法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传承人的认定以及非遗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代瓷器捐赠收藏仪式",由杭州西湖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大师制作的G20杭州峰会两套国宴瓷"繁华盛世""国色天香",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展出,国博收藏编号为839号。其画面设计也已申请中国国家版权局的版权保护,画面著作权人为嵇锡贵。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过程中,诸多优秀文化没落,为做好文化保护工作,使文化得到传承,应给予不同文化充分重视.例如,以海南儋州为例,调声作为一种古老音乐,流传千年,能够展现海南儋州独特文化,凝结着海南儋州人民智慧与文化,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要想做好调声保护工作,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事业下,进一步挖掘调声音乐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调顺网龙”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调顺网龙的社会价值及海洋龙文化,发现调顺网龙具有发展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阐述其对海洋精神的凸显,分析其富有激情浪漫的海洋文化审美意蕴、蕴含的浓郁海洋文化特色。可见调顺网龙承载着积极的时代意蕴,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旨趣,蕴藏着文化深意,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发展海洋文化、强化国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着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实现海洋文化自信。最后,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顺网龙的传承与保护提出3点可行办法,进一步阐述调顺网龙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5月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浙江入选的人数全国第一,加上前四批仍在世的传承人,目前浙江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总数已达到196人。浙江是个非遗大省,多年来在非遗保护领域,浙江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浙江非遗经验,备受全国同行关注。每一样呈现技能技术技巧技艺的工艺背后,都有匠作技术的"保鲜者"。我们选取了三位浙江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人,讲述这些深耕于浙江大地的匠作,其背后的匠人、匠心,以及与他们共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史方法对江西字门拳传承人毛永贵拳师进行口述史访谈,研究发现:传承环境变迁、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学校教育的推广是影响字门拳传承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传承群体体系,加强社区传承和学校传承,加强科学保护措施,对字门拳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杭州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训班"在钱塘江畔开班。来自北京、曼谷、新德里、雅加达和阿皮亚五大地区办事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学员及非遗工作者参与此次培训。本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1,(1):128-13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应该坚持认定制度与申报制度相结合,注意关注传承人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支持对民间信仰及其习俗的传承,并特别重视传承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福建和山东的传统手工艺为样例,对比两地当下在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职业教育在其保护传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发现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受区域地理风貌、民风民俗、地方政府关注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用研究及教育参与等因素的影响,指出职业教育在参与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研究实践的同时,更应在技艺解构、传承技术、方法改良、材质优化、产业推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及技艺传承教材研发、传承人才培养、非遗项目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在优秀文化传承和保护领域发挥独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剧作为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白剧艺术的文化生态空间包含了白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学特色、民族审美、音乐艺术等方面。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白剧艺术面临着文化生态土壤流失、剧团建设不完善、断代现象严重、传承机制存在低效与漏洞等诸多问题。该文针对大理白剧现存问题,提出构建白剧创作与评估机制、进行探索性教学、拓宽白剧文化传播渠道和更新白剧传播等创新策略。保护与传承白剧艺术,应垒实文化生态基土,保证剧种有“物”所用;完善剧团建设体系,改善传承“断代”问题;提升非遗传承效能,不断补全缺失漏洞;加快确定白剧道白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发文化产业事业的资源基础。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体系需要横向的、纵向的、多元立体的广泛整合,如此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利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融入相关学科,是促进学科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江南忆,最忆是南浔。河流,拱桥,乌篷船……初秋的南浔古镇,别有一番风味。行走在湖州南浔的老街上,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水墨画中。青石铺就的路面,粉墙黛瓦的里弄,中西合璧的建筑,枕水而居的人家……古朴、清新、有诗意,难怪让人流连忘返。古镇上有一家名叫"辑里人家"的客栈,家喻户晓。王一士是"辑里人家"的主人,也是"辑里湖丝"非遗传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庞大的素材库,为现代艺术设计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活化与创新是现代艺术设计者利用非遗文化资源的重要路径与有效策略,设计者应积极探究运用非遗文化资源的规律和原则,充分提炼非遗文化中的典型性艺术元素,使之创造性地融入艺术作品的设计之中,以提升设计作品的人文内涵和美学品质,为推动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是中国非遗抢救保护最鲜活的理论问题,是向世界非遗保护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非遗存在濒危状况不一,口述史也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山地民族传承人口述史滞后,在传承人年龄偏大,现代化快速推进等背景下,及时开展口述史记录,探究具有特色的传承人口述理论方法与实践,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遗手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地域文化内涵和地方物产的代表性,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甘肃非遗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其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文旅强省、促进人民增强文化自信。该文在分析非遗手工艺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意义基础上,研判甘肃两者融合存在时空错位效果不佳、资源开发不足且创业就业困难、科研加持不够、各方聚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环境、培养人才、多方联动等可操作的建议对策,力求对甘肃非遗手工艺传承和文旅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进行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是多民族省份,省内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了中华传统的诸多方面。近年来,辽宁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有章有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浅层次。该文从“以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创化为核心,引领社会潮流”“文创产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且贴近生活”“以少数民族非遗文创‘品牌化’为抓手,打造城市发展硬支撑”等三方面,探索辽宁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传承及文创转化路径,以非遗为抓手,助力辽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非遗产业化势在必行的趋势下,作为非遗的重要载体之一,非遗传承人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该文以东莞莞香为例,剖析非遗产业化过程中传承人在新时代发展时期面临的困境,生产效率低、从业收入低、后继无人等是传承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该文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为非遗传承人走出困境、创新发展非遗产业提供新思路,助力推动我国非遗产业化进程和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一直广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实践中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却存在着利益分配的群体性矛盾、权利归属的分配性缺位、权利保护的垄断性冲突等现实困境。在总结民间舞蹈类非遗作品特点的基础之上,针对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困境,该文提出完善版权登记和司法确权制度以增强权利明确性、从单一式保护到包容性增长以促进利益共享化、明确传播链主体的告知义务以提高传播透明度的制度构建进路,以期为提升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保护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文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记录常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了解其发展过程与传承现状,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力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思...  相似文献   

20.
“波罗诞”作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民俗活动,其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民间信俗,如何使其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及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该文认为波罗诞的文化空间要素由中心理念祀神祈福、核心形象祝融及其五子、符号波罗鸡与波罗粽,以及活动主体游客、政府等构成,空间保护上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符号吸引力不足等4类问题,并对此为其文化空间核心区与辐射区的营造与延伸提供9大对策,以促进波罗诞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非遗的活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人文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