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出发,通过有关心理健康经验的传递而确立的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是人们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在不断获得社会适应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体的构建活动,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心理调节机制而实现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能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途径的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  相似文献   

2.
王峰 《中小学电教》2011,(9):107-107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重要手段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美 《教学与管理》2007,(6):117-118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了新的定义,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的心理,更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更能增进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当前,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包含着躯体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一般原则是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而心理健康至少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而体...  相似文献   

6.
代爱玲 《考试周刊》2009,(17):150-150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手段,对人的心理健康有良好的调节和促进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能促进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教材、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信心等问题,谈谈自己在体育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11.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第一”。新标准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五个目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的性质具有健身和健心的双重功能,因此,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剑刚 《快乐阅读》2011,(12):82-83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角度,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适合社会的多方面发展人才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叶义 《考试周刊》2015,(24):104-105
作为一门运动型学科的体育,以体育教学这一独特方式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同时,体育实践性特点具有不可替代,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心理健康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作用,并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旨在让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心理的健康与否,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身体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中共中  相似文献   

18.
罗国权 《考试周刊》2008,(15):141-142
在体育教学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教法,通过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学生实施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增强体质和提高技能的同时,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降低其心理障碍疾患率是当前中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后,不但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且使人在困境中难以逾越,并且达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学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其中必须包括对健全中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以及指导他们预防与纠正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层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