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启迪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提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二是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在全世界同时实现,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依据上述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进行了设计──即建立一个实行公有制、平均分配、计划调节的社会。 列宁发…  相似文献   

5.
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过较长时期逐步形成的 ,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是邓小平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它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早阐述,前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的兴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切入,比较了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实践和理论发展这两方面的异同,于对比中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划时代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主张"运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学术思潮.其中的一些观点或见解,对于我们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全新的课题,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14.
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质上远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长时间内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市场经济!排斥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就如一条未被点睛的"在渊潜龙",不能腾飞。而一旦让社会主义的本质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有机结合起来,这条社会主义的"潜龙"就如同被点上了眼睛,便会腾空而飞,且一飞冲天,不可阻挡。此情此景便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17.
18.
邓小平对社会化大生产理论的认同以及提出“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科学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邓小平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针对理论界的争论焦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针对当时计划和市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大争论,邓小平抓住问题的根本,一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经典表述;另一方面,给大家讲“发展是硬道理”,讲“摸着石头过河”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道理,让人们明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因和条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大众化阐释。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 ,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范例。它使我们认识到 ,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生产力发展的手段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找到新的体制依托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力求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并对与邓小平原意不符的诠释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