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是希望老师们能把握住学科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而有些老师却曲解了,把它作为可以轻视教材的权威佐证。时下还有一句流行语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似乎也有老师不解:不是教教材?那拿教材何用?是呀。难道我们都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吗?实际上前面两句话都有一个非常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对待教材?如何用好教材,进而切实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读者有很好的看法和做法:为此,本期推出“‘用教材教’的认识与实践”专题,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精选了一些老师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老师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超越教材”、于永正的“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都曾经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一种理念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走进实验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教教材”的依然大有人在,我们不禁要问:“超越教材”,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相似文献   

4.
司徒敏 《小学自然教学》2011,(12):M0002-M0002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相信很多老师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是如何“用教材教”?或者换句话说,如何灵活处理教材?10月12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上,张晓萍老师的《运动与呼吸》一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验已经走过了三年.在各种形式的培训下,老师们已普遍形成共识:不论哪一堂课,也不论选择哪一种教材.我们都应该“用教材教”而不应该“教教材”。但遗憾的是,要将这样的意识落实为自觉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6.
蒋晋 《阳光搜索》2014,(3):60-61
“用教材.不为上”的口号已喊了很多年,为教本而教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活用教材”到底要做些什么?”活用教材”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具备的能力,其作用和价值也有待商榷,于是,创新、创造性地运用就成了最流行的词汇,但新颖和花样能和创新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存在两种教学: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老师十分关注教材内容,教材以外不敢逾越半步,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用教材教”的老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材。但要注意,活用教材并不是一定要改变课本上的内容,更不是完全抛弃课本而自作聪明地另搞一套。  相似文献   

8.
黄全愈 《教师》2011,(34):1-1
能不能在课堂上教创造性?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问题不是能不能教,而是怎么教。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提倡教师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自主开发教材.开发教材习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层的研究.使教材习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是开放的学习资源,它能帮教师开阔思路而不是教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回归学生生活,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 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着一篇篇课文,尽管我们也都知道是在“用教材教”,不是在“教教材”,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偏偏要教这篇课文?不难预料,可能的回答会有以下几种:①教材这么安排的,②教师本人喜欢或擅长教这种类型的课文,③教研活动组织方指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的困惑 这是2005年10月18日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部分师生座谈会现场: 许老师:“新课程与老教材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让我们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教了几十年的书都不会教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教学越来越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为此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而当今《科学》教材还没取代《自然》教材,各种版本的《自然》仍在使用中。因此,科学启蒙教育更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现行的《自然》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以实现科学教育的实效性。a.把握教学目标,用活教材。教材是什么?自然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5.
课改后,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改变教材情境、更换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结构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似乎不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改动就不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笔者并不否定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但时常有这样的思考:我们是否有“为了改而改”的倾向?是否感性冲动多于理性分析?是否叩问过“一定要改吗”、“改些什么”、“怎样改”等。笔者认为教材处理不是说改就改,而要回归理性,“三思”而行。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本领。教材无非是载体,是学习的依据。老师教数学,要依据教材而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方法,再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刘献礼老师说:“知识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想会的。”很多东西要靠学生去悟。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课本规定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8.
王神华 《中学理科》2007,(12):21-22
2006年秋季,福建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一个学年将近尾声,许多老师反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内容多,课时量不够.回顾自己实践新课程的历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如何才能解决内容多、课时量不够这个问题呢?也就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实施建议指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努力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大胆地改造与调整,而不拘泥于教材的一时一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师的口中经常能听到这么一句感慨之言:“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作为语文老师,为什么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呢?其实这句话是说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感悟能力比较强,课堂上,老师稍微点拨一下,他们马上就能领会感悟到,这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一般又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学起语文来就显得相对轻松,不用老师费力而语文成绩都相当稳定。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感悟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似乎已成了新旧观念的分水岭,但我觉得问题关键并不在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观念上,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用教材”教什么?也许会有很多老师说,这还不容易,用教材教语文嘛。理直气壮,而又义正辞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