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对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真正的良师益友。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手,我就认真地学习它,阅读它。我最喜欢看的是“通讯员园地”、“文学欣赏”、“写作知识”、“飞花拾零”、“读者评刊”和“采写体会”等。这些文章生动而且短小精悍。我本是业余通讯员,过去光写本单位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3.
简讯     
▲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区五位农民成立的报道组在全区干部、群众中起了带动作用。这个区的宣传工作过去一向没人管,当地出现的一些新人、新事多被“埋葬”。今年通过五位农民报道组的积极宣传报道,不但把全区宣传工作搞活了,而且使全区成为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双文明单位”。到1986年12月初,全区已有农民报道员30余人.(徐进文) ▲开封日报记者冯福田采写的《退休干部李公涛投资5万元兴建翰园碑林》的消息(《开封日报》1985.8.28第一版),先后被评为开封市和河  相似文献   

4.
深入下去发掘新闻《涪陵日报》贾玲本栏责任编辑孟基宁我和秦超同志采写的消息《南川县冒出一批“绿色企业”大户》,获得了1994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这既有些出乎意料,又是我们所期盼的。谈起这篇报道的采写过程,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去年4月下旬全区宣传思想...  相似文献   

5.
我订阅《新闻知识》已有8年时间,我在业余新闻工作中的成长过程,凝结了《新闻知识》这位良师益友的心血。通过长期坚持学习这本刊物,使我掌握了比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增强了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学习了刊物中介绍的许多通讯员的采写经验,指导了我的工作实践。在这8年中,《新闻知识》使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记者”,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没黑没白地写作。先后在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发表的新闻稿件、图片新闻在1000篇以上。特别是在近五年来,我被县委宣传部年  相似文献   

6.
1987年4月8日是我有生以来难忘的一天——我的处女作《“雷锋小姐”》在《战士报》上发表了。连队为此给我嘉奖一次。也就是“雷锋小姐”使我从此走上了搞新闻报道这条苦中有乐的道路。那是去年3月,我因病住进了广西边防某部医院。住院期间,我采写了一篇题为《“雷锋小姐”》的小通讯。写的是这个医院陈冬岑等4位护士,无论是在广州军区护校学习期间还是在南宁实习期间或是后来到广西边防工作,都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到街上、  相似文献   

7.
巢峰精神     
潘真 《中国编辑》2003,(4):53-55
“巢峰”这个名字,是在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引起我注意的。 那是1994年4月29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刹一刹著书出书中的粗制滥造风——兼评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当时,王同亿及其《语言大典》正红得发紫。虽说明眼人都看出这部所谓《大典》错误百出、笑话连篇,但是鉴于该书“来头很大”,欲投鼠而忌器吧,大家沉默着。可巢峰偏不服,登高一呼,打破了沉默。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企业秘书来讲,常读《新闻知识》也能使人受益匪浅。《新闻知识》在今年的订阅计划中,已成为我的友好“伙伴”。《新闻知识》贵在“新”,时效性强、可读性浓,是初学写作的阶梯。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在《新闻知识》上学到的知识,采写了一篇通讯,被《军工报》  相似文献   

9.
上饶地区广播电视局在创“三好”活动中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牢牢抓住“创”为中心,使创“三好”工作常抓常新,今年首获省创“三好”组织奖,全区各广播电视台站创“三好”形成了“百舸争流”新态势。主要做法是:一、抓领导,领导抓,抓出新道道。去年四月局新班子上任后,一方面加强了创“三好”的领导,注重以创“三好”为龙头,全面提高宣传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搞好舆论引导;另一方面以创“三好”活动衡量县市局长工作优劣,并把创“三好”延伸到乡镇站。一是摆上位置,列入议程、局领导分片对各县市局依照创“三好”的有关条文进…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2006,(6):27-27
《办报参考》2006年第二期转载《青年记者》的文章《我的“三冷”采写方法》。 文章说,“冷静”、“冷峻”、“冷处理”,是记者在某些情况下尝试过的新闻采写方法。  相似文献   

11.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12.
中心工作的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在采写实践中,不仅要在诸多工作中判定“闪光点”,而且要拓宽视野,寻找出中心工作中环环相扣、起决定作用的“关节点”,从而使报道更具感染力。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三忌”,增强“三性”:  相似文献   

13.
我和通州人民广播电台张国梁同志采写的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获得了1997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同主题、同内容的广播专题节目《图案里面也有“法”》也获得了199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回顾这两篇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我觉得,立足于唯物辩证法“联系”与“矛盾”的观点,对基层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抓住亮点新闻的“指南针”。采写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和广播专题《图案里面也有“法”》,可以说是我将“把握联系,找准矛盾”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文汇报》等报刊已发表了我采写的稿件达100多篇。几年来的写稿实践使我体会到,一个业余通讯员除要加强新闻业务知识学习外,还应注重“在比较中学习”,努力提高稿件质量。通讯员在自己采写的稿件被报刊采用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欣喜之余,仍然需要从中吸取教益。平时,每当报刊发表了自己采写的稿件,我就把剪报同底稿放在一起,从文章标题、字词句段直至标点符号,逐一对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多在经济与社会的结合点上作文章,是扩大新闻报道面,吸引广大读者关注的有效途径。前年,我在《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上先后发表了《168“电话算命”风波》和《打工者不是“包身工”》两稿,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说明采写经济社会新闻是大有可为的。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经济新闻?为何要采写经济社会新闻?如何采写好经济社会新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根据武进偏瘫联合治疗中心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取得显著疗效的事迹,采写了一则短新闻,在《新华日报》刊登后,又被《报刊文摘》选用,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治疗中心先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余封来信,上门求医者、电话询问者接连不断。这则短新闻总共不过二百多字,却产生了如此大的社会影响,我作为一个搞了多年新闻报道工作的老通讯员,自然思索得很多。联系到以前自己采写的《桃树王又创新纪录》(刊于1982年7月18日《新华日报》)、《著名“没骨花卉”画家恽南田家乡五千盆菊花争芳》(刊于1984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采写某一稿件时,往往会意外地从被采访者口中获取另外一些新闻线索,这些新闻线索甚至比原先所要采写的主题更重大,更具指导性,《“买路钱”名目繁多,运销户有苦难言》就是这样一篇半路上“冒”出来的批评性报道。采写这篇稿件前,我正在着手采写《南通输船运输公司长江客运处改进服务工作,热情支持农民搞运输》的稿件。一  相似文献   

20.
有不少青年新闻爱好者问我:“搞好新闻报道的窍门儿是什么?”我说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所谓“多”,即采写的稿件登的多。当然,这种多是建立在你有了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上的。我当初写稿时也曾经盲人摸象般地胡采乱写过,甚至一天便寄出去三四篇稿子。但许多稿件如泥牛入海,自己不久便泄了气。《运城根报》星期刊创刊号头版重要位置登了我的“处女作”《打鱼挖藕时节》,一下子又使我振作起来,每天不是攻读新闻写作知识和范文,便是有选择地忙于采写,就这样如痴如魔地坚持有的放矢地采啊写啊,渐渐摸出了点门道,用稿率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