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后湖黄册库各库房册架使用《千字文》编号,但其藏册的编号并未使用宋代以后常用的“千文架阁法”,本文拟从中探寻其原因,以期对今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古典文献记载中明代后湖黄册档案,在分析明代后湖黄册库成立、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黄册档案的人员配置、安全保卫、分类、保存的方法仍然对今天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菲 《兰台世界》2012,(28):57-58
由于黄册制度的长期、广泛推行,有明一代形成了大量的黄册档案.作为明代中央级黄册库的后湖黄册库,保存着明代数以万计的黄册册籍,它们能否被有效的管理,关系着明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尽管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足,但后湖黄册库的档案工作者仍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形成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相对系统的制度以及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保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湖黄册库是明王朝专门用来贮藏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专门档案馆,但当明成祖迁都北京中央职能机构皆随驾北上之时,其却仍保留于原址未动。本文重点论述了其未随明中央政府迁往北京的原因,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晖 《兰台世界》2023,(S1):204-205
<正>“档案是决策、行动、记忆的记录。档案是代代相传的独特且不可替代的遗产。”档案从远古洞穴结绳记事开始,载体从甲骨金石、竹简木牍发展到纸墨文书,机构从周朝的天府;汉朝的石渠、兰台、东观;魏晋的东宫台殿;隋唐的史馆;宋朝的架阁库;明朝的黄册库、后湖黄册库;清代的内阁大库;民国的国史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纵横交错的档案馆网。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朝代、一个政府的档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国计民生”。档案不仅仅是“官府文书”、帝王将相言行的记载,档案中同样囊括了丰富的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生态环境、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关系人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古代档案馆的性质 纵观我国档案史,具有档案馆性质的古代收藏档案的机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代的天府,将中央各机关地方官府形成的最重要的档案正本收藏其中;汉代用来收藏秦代律令图籍的石渠阁;汉代的东观、兰台:唐代保存各级官员履历、政绩的甲库;宋代及沿用至清代的较完备的各级价格库;明代专门保管赋税役册的后湖黄册库;清代保管皇室宗谱、谱牒、实录、起居注的皇史晟等,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档案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档案库。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面对元朝末年生产凋敝、户口失实的情况,在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开始了对全国户口赋役的整顿。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朱元璋又采纳了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于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所发现的古代衙署图中 ,清晰的架阁库、黄册库等名称 ,说明古人对档案保管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册档案是关于土地和税收的档案,因此在整个明代都十分重视,不仅建立了专门的库馆,还形成了以从上至下的管理机构和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明代黄册制度的实施形成了大量黄册。不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级官府都需专设场地保存本级应存黄册,于是大量黄册库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微关注     
<正>@人民日报:【国家档案局首发南京大屠杀视频档案】国家档案局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频率为一天一集,以纪念12月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档案局首次以视频形式发布南京大屠杀相关档案。@张宏杰:明朝灭亡之后,弘光小朝廷终于发现了黄册的用处:他们把这些档案用做了造甲和火药的原料。这一发现并没有挽救南明政权。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档案馆的黄册库至此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2.
档案机构是维系档案工作完整性与连续性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古代中国,帝王及其政权力量对档案等历史记录和文化典籍的高度重视和严密的垄断性封锁,将其作为实施政治统治的重要"武器"秘藏于专门的档案存放场所和管理机构中。档案机构在唐宋以前不仅保存档案,还保管有图书、文物等其他物品,唐宋以后出现的甲库、架阁库、黄册库等则是档案机构的代名词。从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档案机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户籍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专门档案之一。明代的黄册在我国户籍档案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历史上户籍档案的一个典型。本文通过对明代户籍档案制度特点的研究,探索明代黄册的独到之处,希望对古代专门档案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李俊斌 《档案管理》2023,(4):91-92+95
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印本《赵元哲诗集》,保存有最先形成的明万历十年(1582)大造的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赋役黄册以及稍晚形成的《赵元哲诗集》这两种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与文献双重价值。通过黄册档案本身的书写特点及此部古籍的版本信息,可进一步明确纸背中存有的黄册档案性质为东阿县最初攒造的黄册草稿。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印本《赵元哲诗集》这一典型实例,具体展现了我国古代公文档案的利用状况,亦可为我国现代的档案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努力开发图书档案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档案与图书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的档案管理机构就是文书、图书、编史与档案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机构。第一个皇帝档秦图书馆,是11世纪即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建立的龙图阁,主要收储宋太宗的档案图书。这说明档案与图书的管理构成了一个共同的机构。到明代相继出现了专门管理档秦的机构,如后湖黄册库和古今通集库等。但是,大本堂、内阁大库,仍然是专门保管档案图籍的机构。所以,当时的王朝档案库,又是图书和史料的编纂库。如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就是利用兰台档案资料编纂成书的,利用档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21,(4):24-25
明太祖朱元璋在各地编造黄册时,特别规定了存档方式:每一级官府在制作黄册时,都要做两份,一份上缴,一份自己留着.层层传递上去,最终每一本黄册,都会形成4本一模一样的档案.其中进呈户部的,叫作正册,要用黄纸当封面;剩下3本分别存在布政司、府和县三级官府,叫作底册,要用青纸当封面,以示区别(对封面颜色作出规定,其实是洪武二十...  相似文献   

17.
高东方 《档案时空》2003,(10):28-2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档案遗产十分丰富。纵观我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史,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档案馆库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官府都十分注意对档案的收藏,并建立了名称各异的档案馆机构,如商代有“窖穴”,周代有“天府”,两汉设有石渠、兰台、东观,隋唐设立史馆、甲库,宋元设有架阁库,明清设有黄册库、皇史、内阁大库等。这些机构都收藏管理大量档案。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档案馆工作都十分重视与支持,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国各省、地、市、县都相继建立了各…  相似文献   

18.
明代南京户部机构设置与户部相仿,官员编制仅及后者一半,其职掌主要有管理南直隶诸司、卫所钱粮,清理后湖黄册,督理粮储,管理全国盐引及部分钞关。其财源主要来自南直隶及浙江、江西、湖广三布政司的起运钱粮,岁入米麦百余万石,白银三十余万两,财政常有盈余。尽管实际受制于户部,南京户部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仍然分割了部分户部财权,对户部统筹全国财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内阁满文黄册是作为题本附件而进呈御览的官文书档册,其在内阁档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称一史馆)对馆藏内阁满文黄册的秩序整理与编目工作已基本告竣,现略作归纳,以期增进学界了解。一内阁满文黄册的形成与贮藏清朝定满语为国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满蒙官员,特别是承办八旗事务及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满蒙官员,一般都用满文缮写公文,不准擅自使用汉文,否则重者治罪,轻则训饬"。(1)内阁作  相似文献   

20.
这四件关于漕运事务的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主要反映了当年漕运中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纠正的办法,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