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浮和沉》教学思路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中心小学康巨昌本课属于实验课型。根据大纲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着重培养他们的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做浮和沉的实验。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物体浮和沉的道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课前每个桌子上有个对流实验演示器:在玻璃管底部放入一个泡沫小球,少倒些水让小球刚好粘到玻璃上。)师: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  相似文献   

3.
(课前每个桌子上有个对流实验演示器:在玻璃管底部放入一个泡沫小球,少倒些水让小球刚好粘到玻璃上。) 师: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如果不打破这个装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巧妙地把球取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教学分析 《沉与浮》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研究盐的溶解特征后,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的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放到水中的物体除了溶解外还有其他的情况,从而引出沉与浮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接着又通过实验探究“沉到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和拓展,让他们设法“改变鸡蛋的沉浮”,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九课,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并让学生亲自感受浮力。  相似文献   

7.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小河边的故事(老师边讲边画),这儿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的两旁有红的花,绿的草,还住着一对好朋友,是气球姐姐和土豆妹妹,有一天,她们去游泳,刚跳进小河中,就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现象呢?你们看。(将气球与土豆投入讲台上的水槽中) 生:土豆妹妹掉入水中,气球姐姐浮在水上。 师:像气球姐姐这样浸入水中会  相似文献   

9.
一、观察、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 师: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桌上泡沫盒子中都装了些什么?把盒子打开,大家观察盒子里面有什么物体。 生:盒子里面有钉子、铅笔、钥匙。  相似文献   

10.
读了刘红丽老师执教的《浮和沉》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感到有两点明显不足,提出来供执教教师和各位同行参考: 1、学生做实验记录的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让学生分组实验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前,边讲边演介绍如何做实验记录,这是可行的。但后面又要求学生“书中表格上没有的物体可以照着黑板上的  相似文献   

11.
在指导上《沉和浮》的过程中,反复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6年第1期刊登的《沉和浮》课堂教学实录,再回忆刘红云老师在青岛上课的情景,又引起了我的感受。 一、童话引趣,游戏促学。课一开始,刘老师就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用科学童话故事《气球姐姐和土豆妹妹》引路,导入课题,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小学生竖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过程目标: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科学探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叫《沉和浮的秘密》。里面讲了为什么有些东西能浮在水面,有些东西只能沉到水里。我觉得最奇怪的是:为什么水里的盐越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评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教《沉与浮》一课,由于备课时按主观想法设计教学、发生了令人难堪的情形。 设计教案时,看到教材上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物体,要求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弄清楚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我一边不太在意地准备着实验器材,一边想:木块、兵乓球、铅笔、石块、橡皮还有铁钉,这些东西谁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沉是浮呢?做实验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假设、实验等方法认识到: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空间、利用漂浮物、往水里加盐等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实录了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实际过程,记录了师生共同探究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以亲身实践证明在农村学校、在农村的科学课堂上,即使是非专业教师也完全可以凭借简单易行的实验器材去探究科学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只要你认真备课,你完全可以上好一堂科学课。本案例对农村教师具有借鉴价值。教材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科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相似文献   

18.
《沉和浮》一课教学生认识沉和浮的现象,使学生知道哪些物体在水里沉和哪些物体浮,还要求指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浮的物体沉下去,使沉下去的橡皮泥浮起来。我认为这一课是发展学生创造精神的好材料,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思维,去创造,要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材料: 一块橡皮泥,一个鸡蛋,一个玻璃杯,食盐。我的问题: 为什么一艘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而一块小石头却会沉入水底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