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尺牍释名及尺牍文献的起源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七片部云:"牍,书版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牍,专谓用于书者。"先秦时《周礼》、《仪礼》中多有版、方之词,皆牍之谓也。当时的版牍多用于表示户籍和名籍。从形制而言,牍与册、牒、椠均有所不同:牍多用木质,一尺见方,而册(策)多用竹简,狭长,中间有编连的丝绳;牍与牒虽多用木质,但牍较之牒为厚,牒则为小木札,所谓厚者为牍,薄者为牒;椠与牍相类,但粗者为椠,精者为牍。由  相似文献   

2.
十二卷本《剪灯丛话》是一个罕见的文言小说选本。陈良瑞在《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八集、程毅中在《文献》1990年第2期先后撰文考述。然而,书前武林虞淳熙的题辞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惟程毅中先生称:"这本书没有编辑者的姓名,但书前有一篇武林虞淳熙的题辞,称编者为‘自好子’。……如果不是刻书人冒名假托的话,那么自好子编辑《剪灯丛话》的时间大约在万历、天启年间。因此董康和戴不凡把《剪灯丛话》定为明刻本还是有根据的。"很明显,虞淳熙题辞的真伪对于判定《剪灯丛话》的成书有重要启示。笔者曾应台湾三民书局之约将《剪灯新话》、《剪灯余话》和《觅灯因话》校  相似文献   

3.
何谓简牍档案?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的概称。“简”是经过修治的细竹条,细木条称作“札”;较宽的木板,也包括竹板,称作“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简,从竹,间声”;“牍.书版也,从片”,片就是剖开的木。《辞源》中说:“简牍,即书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日牍,书于竹版日简。”《词海》解释说:“简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竹质简牍材料,史籍多载;以木制简,北方地区较普遍,不管竹质还是木质,据出土实物看,  相似文献   

4.
《文献》季刊2004年第3期刊出关于日僧戒觉《渡宋记》的校注,现略补说《渡宋记》存于日本的版本及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裨益学林。戒觉自抄本今已佚,现存宫内厅书陵部的是戒觉自抄本的手抄本。截至目前为止,《渡宋记》的翻刻和译注本主要有:宫内厅书陵部编《伏见宫家九条家旧藏诸寺缘起集·渡宋记》(图书寮丛刊,明治书院,1970年)、桥本义彦著《贵族的世纪》附录《渡宋记》(讲谈社,1975年)、天台宗典编纂所编《续天台宗全书》史传2《渡宋记》(春秋社,1988年)、宫内厅书陵部编《僧庆政关系资料·渡宋记》(宫内厅书陵部,1991年)、宫内厅书陵部编《僧庆政关系资料·渡宋记》(八木书店,1991年)等。  相似文献   

5.
《梁昭明太子文集》乃宋人据它书辑出萧统诗文的重编本,重编在南宋初年,且并未参据《玉台新咏》。刘世珩影刻之宋淳熙本仅载刘孝绰集序,但据所载萧统诗文作于普通三年前后者均有,断定不属于刘孝绰编本系统,也再次佐证出于宋人重编。现存刘世珩影刻及盛宣怀重刻之两部宋淳熙本,存在文字、卷首序篇目等差异,前者属淳熙早期印本,后者则属后印本。明本萧统集均源出周满本,宝训堂本乃据周满本重刻,而《萧梁文苑》本、张燮本又增益其它篇目。其中《萧梁文苑》本存在篇目误收的情况,相较而言不及张燮本严谨。清康熙刻释行景注本《六律六吕文启》颇具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书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4):104-104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书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sh叆n)的  相似文献   

7.
旧题元人范梈批选、郑鼐编刻的《杜工部诗范德机批选》《李翰林诗范德机批选》二种,在李杜诗接受史上曾产生较大影响,但其版本、真伪问题尚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文在详细梳理二书版本源流的基础上纠正诸家著录失误,进而分析其书序跋、批语的诸多破绽,推断序跋皆出自元末书坊主伪托。范梈同乡周霆震亲见冠有虞序的范批杜诗,称其为伪托之作,这为郑鼐编刻范批李杜诗系伪书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9.
将多种内容和形式不同的书,加以编辑或整理,成为一部书,并另取一个书名的就叫丛书。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俞鼎孙、俞经弟兄二人所辑的《儒学警悟》。他们搜集了《石林燕语辨》、《演繁露》、《嬾真子录》、《扪虱新语》(上下),《萤雪集说》和《考古编》七部书编辑而成。但这部书流传很少,清代光绪年间才发现明抄本,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才由陶湘刊行。在这部书未发现以前,考证丛书源流的都以宋咸淳癸酉(公元1273年)左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我们共出版了113种书,其中重点书11种。其书名为《诗经今注》、《鲍参军集注》、《温飞卿诗集笺注》、《梅尧臣编年校注》、《吴嘉纪诗笺校》、《山海经校注》、《陈寅恪文集》四种(即《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徐霞客游记》。在提高重点书书稿质量方面,我们注意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释晓莹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较大影响的佛教史家。有关释晓莹生卒年和《云卧纪谈》成书时间等未见记载。我们推论为:释晓莹生年大致在宣和四年即1122年;《云卧纪谈》成书时间大致在淳熙十年(1183)二月之后,淳熙十六年(1189)十一月之前。  相似文献   

12.
张燕婴 《图书馆杂志》2006,25(12):66-73
记是对于经文的解说或阐发。汉代以《礼记》命名的书则有两部:戴德所传为大戴《礼记》,戴圣所传为小戴《礼记》。然《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礼》书十三家中不见两书之名:《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十七〕篇。后氏、戴氏。《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周官传》四篇。《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  相似文献   

13.
一朱熹对于《诗经》用力最勤,《诗集传》便是他研究《诗经》的成果之结晶。但是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则历来说法不一。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三系此书于淳熙四年(1177),是年朱熹四十八岁,今人多从此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今本《诗集传》卷首的《序》署曰"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序"。但是其实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中早已指出这篇序不是为《诗集传》而作:"《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经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清人《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此序写于《诗集传》成书之前:"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稿。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今  相似文献   

14.
一.丛书的兴起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指“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题以总名者”。叶德辉《书林清话》说丛书的性质是“统群书为一书”。《中国丛书综录》的编者(上海图书馆)前言称:“丛书是汇集许多种重要著作,依一定的原则、体例编辑的书。”《辞源》则称:“凡汇刻各种书籍於一编,或集一人各类著作为一集的,都叫丛书”。以上这些表述,认为丛书是属于汇编性质的书;它们包括的书应是多种,而且是重  相似文献   

15.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16.
<正>陈梦家先生《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一文以《尚书·尧典》(汉代始有《尚书》之称,故本文于《书》之统称或秦代之《书》皆称《书》,于汉代今古文本称《尚书》,而《尚书》之《尧典》与《舜典》分合问题,陈氏依伏生《今文尚书》"慎徽五典"以下皆属《尧典》而指称,本文亦一并以《尧典》称之)为秦代所改造之官本,其论据总有三端:"一曰十有二州十有二山及十有二牧","二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三曰五载一巡守"。此外,并主《秦誓》为秦代齐地儒生编入。今之  相似文献   

17.
孙猛 《中国索引》2004,2(3):14-21
[日]藤原佐世所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以下简称《见在目》)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敕编汉籍目录。  相似文献   

18.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19.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二)史学、地理学两汉时期,史学取得了重要成就。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部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原名《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大约东汉以后才有《史记》之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记  相似文献   

20.
唐代编辑的重要经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鼎盛时期,编的书也自然多。从编辑工作的角度看,有三部书的编辑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一)唐代建国后,天下方定,高祖李渊在武德五年敕令欧阳询等20人编辑的《艺文类聚》; (二)唐玄宗李隆基指令丞相张说领导徐坚等人编辑的《初学记》; (三)五代赵承祚编辑的中国第一部词选《花间集》。这三部书向我们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编辑工作经验,这就是:编书要有创见,要创新,要走自己的路。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