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侯祠     
祠(cí)是我国古人为共同祭(ìj)祀(sì)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shǔ)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积劳成疾,  相似文献   

2.
塑像乃庙宇之主体,是人们精神世界中所崇拜的偶像。成都市南郊的汉昭烈庙(俗称武侯祠)内供奉塑像五十座。文章认为,进一步考证三国人物塑像群,对研究三国文化可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国内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文章对成都汉昭烈庙前殿塑像的年代、人选、座次、服饰等提出一些质疑和猜想。  相似文献   

3.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人教版)“三国鼎立”一课中,有一幅“成都武侯祠”图.图中隐隐约约有一副对联,看不甚清楚,教材和教参都未作说明,这里作一番简单的介绍。这副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脍炙人口的武侯祠联作于近代,作者是白  相似文献   

4.
谒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城外,柏树——我端着地图将成都城郊搜索数遍,竟发现这个最有名的古迹就在成都市中心。其实杜甫并没有说错,一千多年前锦官城南郊的武侯祠就位于现在的成都市中心地段。  相似文献   

5.
梁衡 《大中专文苑》2009,(11):24-25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  相似文献   

6.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的祠庙,本文主要介绍成都武侯祠的祠堂建筑,从空间环境、单体建筑特色和建筑文化思想多个方面,对成都武侯祠独特的祠堂建筑风格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卧龙岗武侯祠是南阳名胜。其周围历史环境的山川形势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是一个背山面水、发脉耸峙、负阴向阳、环抱有情、行局合理的风水宝地。而其自身环境也与风水学中的藏风、得水等环境要求的要素一致,形成一个碧水长流、万物滋生、花香鸟语、水秀山清的良好生态环境。这种环境因素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武侯祠整体保护和集聚区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名联与名人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对联立意新奇,没有像常见的那样去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是着眼于历史上对诸葛亮出生地的争论,以此展开评论。作者认为,不论对先主刘备,还是对后主刘禅,诸葛亮都是忠心耿耿的。既然他才智过人,功载史册,即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不必去分清他的出生地究竟是襄阳还是南阳。  相似文献   

9.
赵云,若说他原本是文臣,恐引起哗然。但是,赵云的武将身份确实值得怀疑。赵云的五虎上将身分,主要形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但在《三国志》里却无这方面记载。《三国志》对赵云的描述,可以用机智、忠义、勇敢这几个词来概括,但书里并无一句提及赵云是武将。另一方面,在成都武侯祠里,赵云位列文臣之中。武侯祠是唐朝廷所建,应该可  相似文献   

10.
车快到成都时,雨愈发大了起来,窗上尽是一片片湿痕。八月的这座西部城市,恰似梅雨季节的江南一隅,闷闷的,湿度很大。从东部穿越群山来到这个盆地仿佛回到了初始点一般。西汉时期,成都因经济繁荣成为当时中国的"五都"之一,特别是其蜀锦织造业,是汉朝重要的国库收入来源。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四川实行休养生息、扶持农  相似文献   

11.
论述明以前云南永昌地区的诸葛武侯遗迹和庙宇。从诸葛武侯南征史实、传说和遗迹的产生,永昌地区的遗迹、传说和武侯祠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明代永昌地区的武侯遗迹、传说和庙宇的出现,是明朝统一永昌地区后,当地民众与明朝统治者相互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对维护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南阳武侯祠为例,利用面积法计算出其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利用现状为旺季高峰日超载,旅游淡季严重弱载,景区整体处于弱载现状.由此,提出一系列解决资源闲置的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延长旅游旺季时间、开发新景区景点、增加景区吸引力、加强景区监测工作保护景区环境,对其更好地进行旅游规划和持续开发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奇联拾趣     
<正>笑联:我国有些寺院景点的"笑联",是人们遇到烦心事时的一剂清心良药。比如:四川乐山凌云寺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本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  相似文献   

14.
奇联拾趣     
唐惠忠 《课外阅读》2013,(17):60-61
<正>笑联我国有些寺院景点的"笑联",是人们遇到烦心事时的一剂清心良药。比如,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本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云南昆明华亭寺的对联:"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步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湖南衡阳罗汉寺的对联:"大肚能容,  相似文献   

15.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圣人教化之功”的崇拜,滇西地区(主要集中于保山和大理)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神明庇庥之功”的崇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石刻中体现的诸葛亮崇拜都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原地区汉文化的认同。这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推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还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更为云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余韵。  相似文献   

16.
《甘肃教育》2009,(17):33-33
包子,旧称馒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包馅的方便面食,据传是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南征孟获班师时所创制的。在一些知名的包子店中,也留下了不少别具特色的对联。  相似文献   

17.
阮利惠 《语文知识》2006,(12):15-15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 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相似文献   

18.
入编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这首诗结构严谨,法度森然,表现的是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时候,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作者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将自己内心忧国的情怀,以及以身许国的抱负,与对诸葛亮德行的称颂以及"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作者与诗中人物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19.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①、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②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③。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④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⑤。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⑥稠浊⑦,磬折⑧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选摘自《隐秀轩集》)  相似文献   

20.
易英 《生活教育》2008,(3):59-59
记得女儿小学刚入学时,对四川这个出生地很是陌生。她对地理位置还停留在狭隘的认知上.对于出生地乐山这个城镇,已是她无法想像的天了。外面的世界离她很远,也与她无关,只知道实验小学这片小天地.够她快乐开心地成长。有一次,因为她买电子琴,驱车2小时来到成都,天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