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尧成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31-34
全面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必须把握该理论的“四个统一”,即“量”与“质”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同步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国别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形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能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轨迹和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证数据分析表明:中央普通高校研究生在全部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综合性大学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生均占有较多的办学资源,表现出精英高等教育的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在全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较快的发展,生均占有较少的办学资源,地方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这将奠定中国多层次和多样化高等教育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高等教育就学率也急速扩大,并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那么,高等教育在怎样的范围内持续扩大呢?如果出现停滞不前,其原因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分析6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了日本高等教育就学率扩大的机制,以及最终导致其扩大停步的社会和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四个时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洪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108-1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需要经历四个时期的演进 :其一是世俗化 ,这个时期要实现高等教育控制权从“神权”向世俗的转移 ;其二是实用化 ,它要实现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向职业方向的变革 ;其三是大众化 ,即国家需要制定鼓励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并出现入学人口大规模增长 ;最后是个性化 ,它把高等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展转向个体的切实受益上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一般都需要经历这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按功能分化,而不是趋同。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作为两个体系,既是概念层面的划分,也是操作层面的划分。绝大部分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清晰的定位,或者属于精英高等教育,或者属于大众高等教育。有质的差别的教育应该在不同质的教育机构内完成。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关系既是冲突的,又是和谐的。我们既要防止精英高等教育压抑大众高等教育,又要防止大众高等教育消解精英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曹叔亮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13(1):84-87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重要途径。本文比较分析了六个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和特点 ,探察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组织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别敦荣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1):26-32
大众化是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典型表现。但由于国民总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依然任重道远。组织变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辅相成,组织变革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有之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高等教育功能开发的动力之源。大众高等教育组织增强了吸纳受教育者的能力,满足了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愿望,激活了高等教育所固有的追求卓越的本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探讨了造成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失衡的历史原因以及这种失衡对目前我国进行大众化转型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利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发挥多方面力量协调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多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归纳为四种:美国模式、西欧模式、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模式、转型国家模式。总结和比较不同模式的特点,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是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经费难题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办学体制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激活竞争机制,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战后初期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私立高校,于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文章对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经济背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Four financial models of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They are American model, Western European
model, Southeast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model and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model.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ur model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aking advantage of nongovernmental funding is fundamental to dealing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y faced
by higher education. As a result, it can be argued that the decli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do with schooling system. On the contrar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helps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so as to cultivate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aodeng Jiaoyu Yanjiu 高等教育研究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7, 28(3): 1–8 相似文献
12.
Jo Frankh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2013,26(4):457-469
This paper draws on data generated on the research project: \"The HIV Prevention Needs of Young Gay Men\". The paper first describes how the young men I worked with came to see themselves as different. The processes concerned put sexuality at the perceived core of identity and drive an imperative to find a way of storying themselves into such an identity. The same processes, however, also serve to build an understanding of homosexuality as deviant. I describe here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storying oneself in ways which circumvent that construction when alternative versions of what being gay might mean are largely obscured. 相似文献
13.
教育质量:政府与学校的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对此 ,应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多元化的主体角度来确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质量建设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政府和高校的作用 ,政府的职责是制定标准与降低度量成本 ,高校的职责则是重视质量建设。在质量建设中 ,要处理好质量与发展、办学特色和管理之间的关系 ,把质量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张洪亚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3):13-17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从经济学、管理学出发的“后大众阶段过渡论”、“大众高等教育私有化发展模式论”,以及从发展中国家国情出发的“质量互动论”、“过渡阶段论”等理论构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发展轨迹。可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力水平的国度,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研究重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高职教育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在当前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应加快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自学考试的生存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2):47-5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变革的日益深入,自学考试制度并不会必然丧失生存空间、遭遇发展危机。真正导致自学考试制度危机的是它本身一直存在的“普教化”倾向。因此,必须切实转变自学考试制度的质量观,摒弃其质量评价和运作方式上的“普教化”倾向,进而充分利用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特征和“宽进严出”原则,寻求和拓展自学考试制度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包括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 ,两者呈非均衡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等教育融入终生教育体系。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方面 ,应注意解决好规模速度、资金投入、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四十余年的曲折缓慢发展后 ,正快速向大众化迈进。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公平原则就成为了发展大众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但是 ,公平问题仍然严重地存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中。城乡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不同社会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 ,地位、不同地区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以及教育质量的差异、女性较男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利处境等已经严重地威胁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大众化将由一个主要以解决处于优势社会地位人口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的阶段转变到一个主要以解决处于弱势社会地位人口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的阶段。这是一个困难更大的阶段 ,是一个攻坚阶段 ,政府在这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预警理论,是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一定目标之后的一种预警。如果忽视大众化理论的预警功能,也就是忽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危机。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正是由于误读了大众化理论,或者说忽视了它的预警功能,结果导致大众化实践中出现了若干偏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部分发达地区甚至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技术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并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如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执行不力等。因此,为使技术本科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发展路径,即学科建设显特色: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师资队伍显特色: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保障;人才培养显特色: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