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金南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Z1):111-112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绚丽多姿.不同的颜色给人们不同的感受,长期来人们形成了与各种颜色相关的习俗和观念.汉语中,颜色往往代表一定的含义.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英语也是这样,英语中表示颜色词除了指色泽本身外,还具有各种抽象含义.特别是某些颜色词用到英文习语中时,很多颜色词便具有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动感的意义,因而有时不能直取其义,而需根据其语义理解或逻辑理解来推断其引申义.本文分别举例叙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汉语词汇史、文字史发展的角度,对“父”字的嬗变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其字源、字用以及同根词语发展体系,也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杨林》、《枕中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枕中一梦”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如同世界教育一样,中国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主导了整个20世纪,在其具体形态上,它表现为由“教育救国”向“科教兴国”的转变,它以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的转型及生产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剖析了“‘教育救国”论的主观妄及“科教兴国”论的客观合理,宏观地展示了这一嬗变的进程,从理论上对这一嬗变给予了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行扩容,使其延伸至语言之外的领域,得以解释文学史嬗变更迭的原因.并且,本文对形式主义的思想局限略作评述,以论证对该概念的扩容根据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从颜色革命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其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与后果。探讨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搞颜色革命的动机与手段,认为颜色革命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有力武器。美国将可能利用颜色革命来推行全球霸权战略,这将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将给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言学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定位必须准确,具体授课时还需紧扣经典著作,用著作来勾画其嬗变轨迹.同类著作的讲授宜采用比较法,借助综合考评法来确保每一个学习环节处于有效监督之中,使改革的效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福斯特的双重文化身份的嬗变来阐述其小说中希望不同文化之间真正融通的“联结”主题,然而由于福斯特在双重文化氛围交错生活的独特经历,使得他在游离于异质文化之间的同时,也显露了他的双重文化身份和意识,这种文化身份的嬗变使得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联结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  相似文献   

9.
"敬"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尤其是在宋明理学中成为心性修养的重要方法,考察其嬗变的历程有助于在坚实的历史根基上把握"敬"的思想,文章以先秦至宋明为探讨范围,通过对不同时期"敬"思想的考察和解读,从而厘清"敬"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的嬗变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部分 ,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直觉性的味感美学 ,其影响相当深远。本文试图从“味”嬗变为实味、虚味、无味三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别探讨其整一性、模糊性、繁杂性、误导性、趋一性、共通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部分 ,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直觉性的味感美学 ,其影响相当深远。本文试图从“味”嬗变为实味、虚味、无味三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别探讨其整一性、模糊性、繁杂性、误导性、趋一性、共通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悟”是中国古代诗学审美体验的核心范畴,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再向文艺美学范畴的深刻嬗变过程。其中,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是其很重要的哲学基础,魏晋之际,“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在南宋时则成为一个文艺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3.
从晚清至“五四”,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处于同质同构态势,“英雄理念”既是其重要的文化范畴。又是其英雄叙事文本的美学规范。它的嬗变显示出“公性情’的英雄理念”、“民族主义英雄理念”、“启蒙主义英雄理念”三个逻辑阶段。多年来,学术界几乎没有系统梳理过“英雄理念”。故曰“钩沉”。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有很多.人类对于颜色的感觉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宗教政治信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赋予描绘事物的颜色词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样就导致了人们对各种颜色的价值判断和实际运用的巨大差异即所谓的"色差".本文主要以"白色"为例,分析其在英汉中的不同联想意义并探寻其文化历史根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其对英语学习及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烁 《文教资料》2009,(30):47-48
颜色本是普及美感的一种形式,然而,颜色一旦进入社会文化领域,与人们的心理、习惯、风俗等文化因素发生联系后,它在各民族语言中的差异性就显现出来了,不仅颜色词的丰富程度不同,更重要的是其联想意义也体现出了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了众多描写女子借助易装或沙场建功立业,或科场一举夺魁,或勇敢突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而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作品,从中可以梳理出中国文学"女扮男装"母题的嬗变流程,并探寻其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革命往往与腥风血雨相联系,而近两年来独联体国家相继爆发的“颜色革命”似乎赋予了革命温柔的特色。但这种温柔革命的背后则折射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无论什么形式的革命,其深层原因无不是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产物;“颜色革命”尽管代表了普通民众渴望民主的善良愿望,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往往被反对派所利用;“颜色革命”的实质是“街头政治”,其背后依然被西方国家所操纵,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继续;“颜色革命”既未能改变经济贫困、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现状,也难以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莫言的“家族小说”由前期男性神话的重构与消解走向后期女性神话的膜拜。其文化嬗变的原因是由乱伦禁忌和阉割情结引起的种族退化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郑子瑜先生关于中国革新的修辞学取法于日本,而日本则是取法于西洋的论述为现代修辞学的形成发展构拟了一个认知的互文空间。论文以词语革命语义历史嬗变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空间纵向考察革命语义受单一社会变革修辞动因制约互形又互义的衍化过程;从中外异域空间横向考察革命语义受20世纪复合修辞动因制约互形变义的嬗变轨迹,描写其兼容的互文语义和在不同交际领域中的互文覆盖率,完成革命已成为20世纪社会政治关键词的考论,从一侧面印证郑子瑜先生关于中国革新的修辞学史的描写推理。  相似文献   

20.
《人到中年》和《冈底斯的诱惑》这两个文本是处于新时期两个重要时间点的重要作品.从其创作方法、小说观念的异同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文学从意识形态普遍化到反抗意识形态,从寻找历史主体到个人化写作,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