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岁幼儿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由于自身知识与经验的欠缺,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常常会通过告状方式依赖他人解决。幼儿告状是其众多行为偏差中的一种普遍行为,鉴于此,首先简述了幼儿告状的内涵及动机,然后说明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及特点,接着指出处理幼儿告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告状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处理幼儿告状的对策,希望老师与家长能深入了解幼儿心理,掌握正确处理幼儿告状的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3岁~6岁幼儿礼仪行为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幼儿的礼仪行为在体态礼仪、语言礼仪、尊敬长辈礼仪、待客礼仪、公共场合礼仪这五个维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在进餐礼仪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幼儿在体态礼仪、尊敬长辈礼仪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在语言礼仪、待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  相似文献   

3.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今天大多数4-6岁的幼儿其分享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教师或家长应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遵循一定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教育引导,为幼儿树立榜样;为幼儿提供分享机会,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建立分享规则,教育幼儿学会按规则行动;家园同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分享氛围。  相似文献   

4.
陈丽华 《文教资料》2010,(16):148-149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形成道德的基础。通过创设糖果分享、玩具分享和奖品分享3种情景,对农村3-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幼儿的分享水平较低,分享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玩具分享上存在性别和是否独生的差异,不存在年龄差异;糖果分享和奖品分享上存在年龄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和是否独生上的差异。基于对农村3-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农村幼儿分享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我控制力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对自己心理以及行为的主动掌握,而本文所指的幼儿自我控制力是幼儿对自我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它对儿童社会化及人格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从该阶段幼儿的自我控制力特点出发,研究家长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避免家长走进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分享就是指自己喜欢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利于让幼儿亲近群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最终把关爱同伴以及共享快乐作为行为标准。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此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8.
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天津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曾英 《教育探索》2007,(12):113-114
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正确实施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幼儿分享行为能促进幼儿个体品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阐述了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并从幼儿个体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能使幼儿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并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使幼儿与他人更好地交往,有利于幼儿在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分享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各30名幼儿,将各年龄班的幼儿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三组进行游戏时玩具的数量不等,即分别为玩具数量多于、等于和少于小组人数。结果表明:小班、大班的幼儿都表现出当玩具数量少于人数时,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明显多于玩具数量等于和多于幼儿人数的情况。但中班幼儿面对不同数量玩具时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另外,当玩具数量等于人数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年级差异,大班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显著多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当玩具数量多于人数或少于人数时,不同年级幼儿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是:玩具数量是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之一,随着玩具数量的减少,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2岁半~3岁半幼儿动作发展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岁半— 3岁半的幼儿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称为先学前期,这时,随着行走动作和手的随意动作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范围比婴儿期扩大了许多,所受外界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了,客观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成人常常要求他们从事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同时,儿童也愿意主动模仿成人来做一些事情。为了全面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状况,我们在从事了多年的幼儿教育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制定了 2岁半— 3岁半幼儿动作发展评估标准,并试图通过对照标准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不错过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进而达到使幼儿动作良好发…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16,(2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针对性地就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提了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4-5岁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关键期。研究以天津市某公办幼儿园中班幼儿为对象,对实验组幼儿进行为期8周的分享主题绘本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绘本教学显著地促进了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且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之间接近显著相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分享行为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道路成长的基石。教师和家长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不断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玩具的分享行为,为幼儿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然实验法,考察了中班和大班幼儿对于公有玩具和私有玩具的分享意愿和分享行为,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对玩具的所属不太在意.在公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轮流,忽视同伴以及霸占和争抢玩具的情况较明显.在私有玩具分享上主动性较高,乐于交换.分享行为受成人的引导与暗示较明显.2.大班幼儿对玩具的所属有所顾虑.在公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共同游戏,出现自主的利他行为.在私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将交换作为一种手段,道德行为受外界评价的影响较多.研究者据此提出,只有在尊重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8.
5~7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学龄前幼儿普遍缺乏分享行为。分享行为作为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幼儿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文章通过对城市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研究调查,获取其分享行为的现状;针对影响城市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培养其分享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2-3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本文试图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对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家长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