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晓东 《体育博览》2011,(7X):82-82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体育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建立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模式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体育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之间的关系,采用了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和总结了建国以来的一些理论问题。结果表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系统工程中,体育教学也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高师体育专业术科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在教学领域的体现。以创新教育为切入点,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对如何在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了论证,以期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体育师资服务。  相似文献   

5.
凌建萍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43-44,48
从体育教学中创新的基本特性入手 ,分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是教师的创新精神 ,其次是处理好积累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及推进,"减负"成了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体育也不例外.培养体育兴趣是实现体育教学"减负"的关键举措,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还能够促使老师不断完善、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以此来打造生动的体育课堂,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学习及训...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冰上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长良 《冰雪运动》2007,29(4):76-79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调查等方法,通过对影响体育专业冰上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冰上课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途径,在体育冰上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努力的方向,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有效的教学新途径。本文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影响学生体育课堂创新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改革体育课程等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创新教育,使广大学生在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晓红 《体育博览》2011,(7X):94-94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文章首先探讨了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的意义,接着剖析了高校体育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固化、缺乏创新培养机会以及创新教材资源不足。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向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精神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和关注。高校足球班的教学应围绕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意识来进行 ,在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 ,既要区别于体育院校 ,又要考虑体育改革的要求 ,在练习中减少单个技术的练习环节 ,把技术练习融入到 3至 4人的战术组合的程序教学中进行。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也培养了学生的战术意识 ,使学生在组合练习中提高了传、控球的能力 ,同时掌握了练习方法并在练习中有创新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做指导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方法。1 培养…  相似文献   

13.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希望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关注指导思想在径赛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以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发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耐久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搭建学生合作、探究、竞争学习平台,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现代体育教学正逐步朝着"求立体、多层次、重效果、讲效益"的方向发展。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为出发点,把教会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培养学生的自练能力为重点,最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最直接地感受体育运动的情趣,激发学生蓬勃向上、追求自我完美的意境。充分展示中学生的青春与活力。创新教学模式既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进而体验成功乐趣。让学生与知识一起成长,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特点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目前存在着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教育、实践能力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探索较少,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在当前是一个盲点.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终身体育";体育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取得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完善体育的硬件设施;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个性与职业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大学生体育与创新素质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体育教师首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制定科学的创新评估体系等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具有自身鲜明特性,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操作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述法、逻辑分析法。1.体育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1)转变教学指导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应身体力行,转变观念,从单一的生物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每个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难题。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已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呢?反思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实践,总结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王桂忠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3):51-53,56
分析了2003年部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结构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阐述了"方案"的创新作用体现在:培养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拓宽教育培养口径,确立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导向,着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能力;培养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适应学习性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