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个字组成的,自然也包含着两个含义。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指老师传授知识,“学”是指学生接受知识。很显然,认为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教学中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接受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学英语,都是跟着老师的脚步往前迈,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哪些方面薄弱。而老师也多是照着教材大纲来教学,今天该教什么,明天又该教什么,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无从得知。因此,分层教学这一源于“因材施教”思想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钟鸿 《小学生》2011,(4):42-43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就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是注入式的教学思想,机械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结果。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把教师的单纯的“教”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的“学”。  相似文献   

4.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老师哪天不传授知识了,学生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扮演的角色是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 ,发展智力 ,培养阅读、写作的能力 ,陶冶道德品质。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 ,整个教学过程就表现为教师教 ,学生学 ;教师问 ,学生答 ;教师写 ,学生抄 ;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课堂上 ,“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包办者 ,学生缺少主动权 ,没有自己的见解 ,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精神 ,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结果是 ,本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不爱上语文课 ,甚至讨厌上语文课 ,…  相似文献   

6.
赣州市红旗二校教师谢廷玉、陆凤娟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现代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在全校语文学科中开展了“教学半”教改实验。“教”由教师完成,教知识,教学法;“学”由学生完成,学知识,学思维。把“教”的效果作用于“学”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已形成若干种模式。 1.“导一半,练一半”模式。老师作示范,以导为主;学生跟着练,形成技能。这种模式利于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义教学的高耗低效.跟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内。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仅仪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平时紧紧用着考试转.考试大纲要求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殚精竭虑于教学生懂“怎样解题”.学生疲于应付练习、考试.因此教师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模式是封闭的.教学方法是僵...  相似文献   

8.
柴可强 《教师》2011,(1):82-82
在语文教学里。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得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9.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中心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渠道,是教与学最紧密的结合点。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是否自然、到位、透彻,看课堂容量是否足够大、信息量是否足够多,教学的终端是“做题”。然而,这种“告诉”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是唯一和最好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评价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指教师讲得好不好、多不多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再辛苦…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课程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依然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中小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同时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国家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副司长指出:“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从这个角度讲,教学改革是场攻坚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是基础教育课程进入了试点实验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在次改革中,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否则就适应不了这次改革的需要。教师究竟“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不简单、解决了又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问题。按传统观念,教师就是教书,“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仅仅是这样,教师也就是“教知识,使学生全盘被动接受前人的知识”,“只求学生知道、理解、会用前人的思维去解题”.最多不过是学生有疑惑老师解答,而不是重在引导学生提问和探求知识、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于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13.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长期以来,英语学习的后果是:英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们被动学习、没有英语学习兴趣、不会自主学习。教师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无需思考什么,也不用去思考什么,最后懒得去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学文摘     
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 传统的教学观,就是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传统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体。在这种观点影响下,学校抓教学,只偏重于研究教师的“教”,忽视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只研究自己如何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上课,教师独占讲台,讲得多练得少,作业布置,类型单一,套例题多。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体力发展。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术以及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布卢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如何从“教”的角度唤起学生的“学”是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三层级目标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按学生学习特征及规律而设计“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论教”“变教为学”,这种“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经常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研究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改革,许多中学校长向我反映,现在分配到中学任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讲文化知识功底尚可,但在教改方面却不行。到课堂上一听课,绝大多教是“满堂灌”,“注入式”。与他们交谈,多数人不懂得什么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老法还刚刚入门,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改革?可是,改革旧的教学内容,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这是当前教学战线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教教材、教知识,于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常常是“掌握……”“了解……”“理解……”。正因为教的是知识,而且是被简化为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显性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常常被肢解为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反复训练、记忆被“搬运”到学生的头脑中,到考试时,这些知识又被“搬”到试卷上,这样的知识“授受”和“周转”,很难积淀成语文素养充实学生的生命,也很难激起学生智慧的挑战和情感的迸发。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课堂教学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传授系统的知识的唯一形式就是“上课”,就是“先生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为教学是双向活动,老师教,还得学生愿意学,而且学生愿意学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他们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9.
于华丽 《新疆教育》2012,(23):116-116
“快乐学习”指的是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创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天。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那么怎样让学生快乐学数学,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措施: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小学生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感兴趣的教学寓以一定的情感表现。课堂上当孩子们对教师讲课感兴趣时,精神格外集中,孩子们用表情和眼神向老师输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教书是应该教学生会学,而不是教学生学会。”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它明确的告诉我们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方法,要如何教学生掌握怎样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并不是呆板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在历史教学法中,改革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多方面能力已愈来愈为广大历史教师所共识。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应使整个历史课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