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作品最讲究精练,因此,它要求记者写稿一定要惜墨如金,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努力使每一句话都直奔主题,为主题服务。但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却荡开笔触,从容介绍:“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他还针对白崇禧经常说的“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发表议论:“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都知道,《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写的,是他的新闻作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不管持什么观点的人,都称它:佳作、范文,评介、效仿者众多。评者,有的认为背景用得好,消息第二句就说:“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郑州五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三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  相似文献   

4.
新闻改革的时代,要求记者、通讯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这样才有可能使采写的报道呈现出立体的、多维的、全方位的面貌;而要达到这一点,仅仅掌握了新闻事实的本身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那些可能联系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的作用,按美国李普曼的话说,是“要提供读者一个亲切的立足点”。毛泽东同志1948年11月5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就用了一百多字说明南阳在历史上曾是曹操与张绣争夺之地,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刘秀的28名主要干部也出生于南阳一带。这样写来就厚实丰满了。因为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对比中存在,新旧中生存,与其它事物有着内部或外部联系的。有了交叉联系的背景材料,就可以进行互补,形成比较、映衬,突出主旨,加深读者的印象。在新闻导语中,交叉联系的背景材料具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报纸受所处环境的制约,舆论监督常常是“力不从心”,群众形象地说:“打苍蝇多,打老虎少;打死老虎多,打活老虎少。”但2003年《南阳晚报》的一篇曝光报道,就打死了一只“活老虎”,不仅改变了群众对地市级报纸舆论监督力度的看法,也引起了南阳晚报人的思考,被南阳报人形容为一次“新闻事件”。时至今日,这篇报道对南阳报业所产生的冲击波仍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6.
著名纪录片人冷冶夫是2006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的亚洲评委,在参加选拔时被问及“如何能够拍摄好的纪录片呢?”他回答:“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故宫》正是如此,在影片建构的宏大叙事中,王朝的兴衰、文明的沉浮通过精美的视听元素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人心向背和“水”“舟”关系,是史学界关注的永恒主题,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隔膜的。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兴亡明鉴录》,以中外古今十个王朝盛衰和政权兴亡的实例,作为解析的对象,以区区10多万字,向学界以外的人讲述了这样一个分量很重的话题。作者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有自己研究的观点和见解。他们不仅占有丰富翔实的史料和资料,而且对材料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因此能用如此紧凑精炼的文字,把这个大题目演示得清晰透彻又明快生动。 作者是在“实说”而非“戏说”,却以流畅的文学笔法,将这一主题展现为一幕幕活生生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8.
刘秀是西汉宗室春陵节候刘买之后。公元八年,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踢开刘氏政权招牌,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执政后,颁发诏令,实行以“王田”、“私属”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改制。触及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英豪”的南阳大地主刘縯、刘秀兄弟,联络附近各县地主豪强,纠集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春陵军,与西汉宗室刘玄加盟的平林、新市兵联合,归并入绿林军。公元二三年,刘玄称帝后,派刘秀等人北上占领昆阳等地。五月,王莽派大司  相似文献   

9.
前记:去年 4月 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曹雪芹及其补续者高鹗在《红楼梦》中,对于地方语,甚至是南阳方言和土语的运用,也极其成功”。周先生称:“阅读中不完全摘录,这样的方言和词汇就达百条。”周先生猜想,一是曹雪芹可能到中原采风;二是南乡文化历史的昌盛,可能对北京文化有所侵润;三是他身边的乳娘、仆童等可能是南阳人。  读了周先生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极有兴趣。当时就给他的女公子、我的同事周岩森打电话。“留点版面”,我也要就《红楼梦》的方…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娜  李竹青 《兰台世界》2013,(11):134-135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不仅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还有深邃的仁爱之柔道,他把这种柔道融化到他的政治韬略之中,书写了中国帝王史上“柔道”治国的闪光一页.  相似文献   

11.
张秀山先生的“八十五年”非同寻常,不能等闲视之。 这位“老陕北”不到20岁便参加了共产党,在刘志丹领导下参与了陕甘红军的创立和陕甘边根据地早期创立建设。在战斗中,他曾身负重伤,然而,使他真正命悬一线、几乎丧生的却是1935年7月发生在陕北的“左”倾肃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报纸的生存法则。面对全国都市报的迅速崛起和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级党报的出路何在?《南阳日报.社会早刊》的创办,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党报与都市报的对接,而且很快产生"品牌效应”,为《南阳日报》“高起点、跨跃式”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3.
马儒 《湖北档案》2011,(7):32-33
鲁迅曾在致友人《怎么写》信中写道:“毕磊君大约确是共产党,于四月十八日从中山大学被捕。据我的推测,他一定早已不在这世上了,这看去很是瘦小精干的湖南的青年。”  相似文献   

14.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一度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而且为人坦诚刚直,曾自喻“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诗一首:“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相似文献   

15.
王倩 《青年记者》2005,(1):56-57
21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已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曾给人类带来报纸无法给予的声像效果,而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也大踏步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类媒体不仅以速率、规模惊人的“信息流”席卷世界,造成奇妙的“地球村”景观:而且以广度、深度空前的“情感流”、“影响流”渗透人心,产生了全新的媒介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新闻拥军     
本刊讯:世鸿汉松报道:八一前夕,河南省南阳市5家新闻单位,开办了每日一期的“军事天地”栏目,广泛受到军民的欢迎。驻南阳某部是一支全军优秀的部队,连年被上级授予“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为南阳抗洪抗旱、修路架桥,植树开山等方面,做出了令驻地人民称赞的成绩。可由于宣传报道不够,使一些群众不了解驻军,给军队工作生活都带来一定障碍。鉴于此,“八一”前夕,南阳所属的电视台、电台、日报、晚报、法制报共同举办了每日一期的“军事天地”栏目。有的还开了专版。《双拥报》加大了对军队的报道力度,旨在…  相似文献   

17.
南阳“狮面人”杨会民丁术初告成功后,给《大河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会民在信中说,连日来,他一点在为将要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激动不已,这一切是《大河报》牵线搭桥带来的,《大河报》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和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摘     
第一个速记《为人民服务》的人1944年9月8日,中央社会部在延安枣园机关的沟口操场上为张思德同志举行了追悼大会。毛主席神情庄重,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会场献上了花园,挽带上是他的亲笔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整个会场沉浸在凝重的气氛里,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开始了他的演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当时,演讲的内容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主任张树德同志作了符号速记,之后又与其他聆听演讲的文秘人员参与了文稿的整理工作,整理成文后交主席审阅。不久即以《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古人谓文章的精要处为“眼”,故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好新闻亦需有眼,当指一篇新闻的“神光所聚”之处,如新华社电讯稿《刘朗兰慷慨就义》中的对话:(阎军)问:“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今后是否还给共产党办事?”“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是这篇消息的“眼”,至今读来,仍可感到17岁的女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阎(锡山)军铡刀的浩然正气和博大的精神内涵。“一句之灵”,“使全篇俱活”,新闻眼是~篇优秀新闻作品中最能拓展立意、强化主题的关键,或者说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闪光的亮点,这…  相似文献   

20.
高晶 《兰台世界》2006,(5X):70-70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鼎盛时期,伴随着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作为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档案事业也兴旺发达起来。目前史学已达成共识,在西周时期,由于周代统治推行尚重史的政策,使我国的史学发展日臻完善。周王朝不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史官制度,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史书收藏场所。这其中关于“天府”问题的探讨,出现了仁见仁,智见智,众说不一的现象。有的学认为“天府”是周王朝的最高藏书馆,有的学认为它是一种史官的称谓,也有的学认为它是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