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学重要的修养工夫。在阳明哲学中,至善心体是其格物致知的起点和目的。阳明的格物致知是格正吾人之心,对事之理察即在其中。朱子的格物思想在于穷理,向外求索。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普遍认为,阳明龙场悟道是理论思维的结果。以古证古,以阳明学证明阳明学,运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深入考察了龙场悟道这一史实,发现这一基本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龙场悟道所悟之道不是理论思维的产物,而是王阳明道德修养到一定境界的真实呈现。在此基础上,把阳明学定位为德性之学、道德修养之学,而非如西方哲学一样的智性之学、逻辑思辨之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建立决非偶然,而是有其形成之契机。正是龙场这块土地养育了流放中的王阳明,并促使他能够“悟道”、“成道”,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同时一再证明了在逆境中得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修文县城起初叫龙场。龙场在明初属水西辖地。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承诏广开九驿,龙场为首驿。崇祯九年(公元1628年)建龙场大城一座,奉  相似文献   

5.
在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龙场悟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而处于下锦衣狱、谪龙场驿的忧患中,王阳明曾精心研读《周易》,并有不少抒论之作。本文对此展开论析,以探明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龙场悟道所焕发出来的大智大勇精神,对我们寻求生命意义的现代人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一、良知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人间正道致良知;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厄运和苦难压不倒英雄豪杰;三、先立乎其大者:高举理想主义大旗;四、自由选择:环境的不可选择性与行为的可选择性;五、舍得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凤凰涅槃获新生;六、悟道行道:开启人生之路,塑造理想人格;七、尽人事而待天命:忍耐必有希望,坚持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7.
清初纪昀在《四库全书王文成全书总目提要》中对王阳明的诗文有这样的评价: “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王阳明而立之年的诗文在京华就很有名声,同当时的第一流文人并驾齐驱,“京中旧游俱以才名相驰骋”。他的那些“旧游”就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明代首倡诗文改革而影响深远的一派新秀,后世响亮地称之为“前七子”的就是其中的七个代表人物。只是阳明先生另有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自小立志做圣贤,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是我国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不但精通儒、佛、道家的思想学术,而且在军事上的作战韬略和领导才能在历史上也是影响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其明显的特色是极力为人求取事物的知识的活动确立一个地位。“心即理”、“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朱子学强调读书学习的性格,为现代“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大学的“通识教育”,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朱子学提倡“主敬”所代表的自我约束、严肃认真、勤勉专一的工作态度,对于保持东亚社会积极的工作伦理,仍能提供重要的资源。阳明学强调实践,体现于王阳明一贯提倡的“知行合一”,“住事上磨练”,这样的哲学精神合于19世纪以来实践哲学的发展,与近代哲学是相通的;王阳明关于“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以及生态和环保也可提供一种伦理的支持,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阳明心学直承象山,遥接孔孟,下启明清数百年学术风气."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内容,"致良知"是阳明心学发展的最高峰."良知"学说的提出,不仅对当时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树立理想人格、挺立自信有很大的裨益,就是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心的迷失,人性的萎缩,道德的沦丧,生态的危机等现代性困境的背景下,重提良知的重要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亦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期间,是其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佳作迭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何陋轩记》、《象祠记》,《答毛宪副》。《瘗旅文》和《教条示龙场诸生》等五篇。这些作品视角新颖,立意深远,说理透彻,充满积极的用世精神和普世情怀。王阳明的居龙场散文不仅是其散文创作的精品,而且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和谐理念。其中,作为明代儒学发展最高峰的阳明心学,其思想主张对推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此,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的基本原则,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中的当代价值,让古老的阳明心学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南宋王十朋论文力主"刚气",其"刚气"理论一以贯之地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和鉴赏中。这一论述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源远流长的"文气论"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开拓了"文气论"的美学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哲学和社会意蕴。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之所"立言",版本甚多,然有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和明崇祯施氏刻本《阳明先生集要》乃为显本,两本各有殊同,皆为读研阳明思想学说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作为独立于正统理学之外的心学主要代表 ,从朱熹理学“折心与理为二”的反面出发 ,主张求诸本心、不假外力的认识路线 ,由此展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 ,从而构筑内向型的认识论体系 ,充分展示了其思辩个性。同时 ,这种单纯向内的思路也导致本心能力有限性与客观认识对象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使王门后学的分化流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心学源于儒道释而又超越了儒道释,震古烁今,其诗歌尤其是理趣诗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清新自然,可谓思想与文学的完美结晶。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的小说中蕴涵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显示了他对儒家性善思想、中庸之道,以及弘毅的人生态度和入世精神的深刻体会和认识,也显现出其小说创作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8.
传统道德规范在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方面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蕴含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德育意蕴,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可供吸收和借鉴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唐初书论崇王理论有其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唐太宗大力倡导下,崇王论一统天下,人为的把本应该按照书法自身规律发展的书法艺术规矩到王羲之书风的狭小空间内,限制了书法艺术争鸣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轨道,这终究挡不住人们满足五彩精神世界的追求,书学理论必然会适时地总结这一需求,并引导书法艺术健康发展,崇王论也因其逐渐不合时宜而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