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战略转变,应围绕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真正主体的基本目标,以出台《国家技术创新法》为保障,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动力,切实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强化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为基础,激励企业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改革收入分配、福利和高层次人才管理、培养模式为重点,促进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以整合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为方略,助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落实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具有重要意义。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国防建设战略、经济建设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不同阶段,呈现出从供给主导向需求引导、单向政策向多项政策、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行政指令向市场调节、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等总体趋势。展望下一阶段中国科技政策发展,应更加注重政府对重大科技战略的规划引导,更加注重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更加注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深水区,国家陆续出台"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两个战略新引擎",推进经济发展模式向"调结构、转方向"转变,转型升级也到了一个关键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也对新型产业工人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开展以培养优秀产业工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推进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对上汽通用五菱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提出了文化输出与海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主的海外人才培养策略,并从海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学院建设、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和当地技能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提出了一些实操建议,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志雄 《科学学研究》2020,38(3):430-437
以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创新发展规划》为标志,中国地方政府陆续制定并颁布了各自创新发展规划。但是从出台的规划方案来看,地方政府科技创新策略选择还远远没有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处理解决好国际、中央与地方,地方内部之间的利益统筹关系。为此,下一轮规划仍然需要统筹梳理国际间的创新要素博弈战略,国内创新要素流动安排,以及地方内部创新要素分配等利益关系为价值取向,围绕“突出中央政府的全面主导、创新政策国际化的衔接,推动创新载体改革为重点对象”等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统计分析方法引进创新政策研究领域,以《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分析与研究》报告梳理的289项创新政策为样本,以创新政策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类别(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为基本维度,分析了1980—2005年我国创新政策的历史演变路径。研究发现:1980—2005年我国创新政策呈现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转变、从“政府导向型”向“政府导向”和“市场调节”协同型转变、从单向政策向政策组合转变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创新政策演变趋势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围绕英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竞争情报案例,从政府决策、政府职能转变、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业务外包、公共治理等公共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对于产业、技术的扶持,给政策、给资金、给土地,更应该给信息”、“具有战略高度的预见内容,应该是情报的一种重要方向”等看法,同时指出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应服务于决策,服务于国家利益,服务于产业与企业,我国应在政府层面有效推进并积极整合情报工作,以提升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新区发展变迁史也是一部政策机制演进史。本文将通过国家高新区政策机制的“D-A-T-P”理论分析模型,分析政策机制演进的逻辑和规律。研究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机制演进呈现规律性特征:需求触发机制从国家战略向个体创新需求转变;目标导向机制从点上改革突破向面上辐射带动转变;工具实现机制从单型工具向多型工具转变;绩效跟踪机制从经济单一向度向高质量综合向度转变。本文结合国家高新区政策机制演进经验,从促进政策供求匹配、形成政策目标共识、优化政策工具结构、畅通政策绩效链路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推进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以我国WAPI和TD-SCDMA两项自主标准的制定及国际化过程为个案研究对象,从部门利益、技术专家网络及国际参与层次剖析了我国追求自主标准的战略过程,并提出网络经济形势下有效的自主标准国际化模式,具体分析了国际标准化制度下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之路.研究比较了WAPI和TD-SCDMA两项标准的不同发展路径,WAPI因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利益冲突导致挫败,而TD-SCD-MA则因充分运用了网络经济外部性及技术专家网络的能力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2+1”模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之一,与德国“双元制”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强调“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然而由于国情不同,两者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2+1”模式实施情况对两种模式作一些比较,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吴元波  吴聪林 《预测》2010,29(2):70-75
通过分析西方国家郊区化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上海郊区化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分析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郊区化进程中政府所面临的几大难题以及政府过度干预郊区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提出在郊区化进程中要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补充,来促进上海郊区化的健康发展;要从郊区化的政府主导型转向政府引导型转变;从城市主导型向城乡互惠型转变;要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转变,进而提出促进上海郊区化健康发展的七大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家区域科技政策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几年来,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着重推动东南沿海的发展,转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区域利益、开发西部、弥补区域差距.适应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科技政策也正在发生着许多重要变化,如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以计划和项目管理为主向以制定政策和营造环境为主转变,从追求单项技术成果向追求技术集成和产业的竞争力方向转变,从重点支持院所、科研机构向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转变等.国家区域科技政策也进一步加强了西部大开发科技行动、地方科技工作和区域科技发展之间的协调.但是,总体上看,我国还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为系统的区域科技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政策.本文通过分析国家科技政策的变化历史、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区域关系发展现状等,对研究和制定国家区域科技政策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双循环战略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国方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服务业是城市的“芯片”和内核,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引擎。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体现为城市功能的高端化。上海聚焦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不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推动高端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13个富裕经济省市区的经济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创新、金融资源、财政实力都是推动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的政策启示是突出上海国家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强化中心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建设区域一体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抽象的理论教学很难适应“高技能”需求,在实践中才能产生高技能。理实一体教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注重的是能力培养,因此,理实一体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构建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颁布的《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好《纲要》和《决定》的精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其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企业以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数不胜数。以科学发展观为执导,以从对社会和企业的供需问题作为出发点;多元化角度进行培养,训练高技能人才,深入工程建设,促进实体经济与国防科技共向发展,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精尖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中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着力点,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这面20年来被边缘化多年的旗帜,重新走上了时代的舞台,并被主流话语不断强调、宣传。如果说过去两年,中国政府的政策信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型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向综合职业素质发展,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实现一专多能,拓展职业空间。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之路。在强调基本职业技能的同时,创造条件使个人绝技得到创新和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突出专业的高技能型人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应该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深化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创新,优化教学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加快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积极构建本科生创新能力“金字塔”培养体系,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对材料专业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新形势与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对于国际商务人才质与量的需求不断冲击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产学研合作是高端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学研合作融入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当前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不足之处,探究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将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引入国际商务人才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中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