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清末顺直谘议局到民国顺直省议会,直隶省议员的工资呈增加趋势.从当时工资水平来看,远高于一般工人及农民,说明议员处于社会中上层.但是议员的工资低于行政官员的工资水平,又说明作为地方立法机关的顺直省议会,在地方权力结构的地位仍低于行政机关.由于财政枯竭,议员的薪水到后期往往长时期拖欠,致使议会的会务难以正常维持,成为近代直隶议会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奉天临时省议会进行政府部门财政核查时,发现盐运使周肇祥冒支公款问题,引出周挪用公款、私设账目、僭越司法、强占民妇、贿买差缺等一系列违法逾规行径。围绕周肇祥案,奉天临时省议会展开了一场控诉与反控诉的博弈。在奉天临时省议会力争之下,周肇祥最终被迫引退并离开奉天。这场议员与官僚的政治冲突中,民主派获得政治胜利,上演了民初地方议员与官员政治博弈中罕见一幕。奉天临时省议会弹劾周肇祥案是研究民初议会与政府关系在地方层级运作一个重要案例,揭示了民初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真实一面。  相似文献   

3.
清末谘议局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活跃在谘议局的立宪派又应当如何评价?这是目前史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清朝幅员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必发展的程度不一致,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特点不一样,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的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各省谘议局应进行具体分析;对立宪派也应该分地区分阶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拟从分析清末湖南谘议局的政治活动及议员的特点入手,探讨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及  相似文献   

4.
《顺直临时省议会法》是辛亥革命后,顺直临时省议会于1912年7月议决的地方性议会法规。《省议会暂行法》是1913年4月2日由袁世凯政府公布施行的全国统一的省议会法。二者都是关于地方议会组织运行的法律规定,将其进行文本比较不难发现,其有同有异,而最大的区别是议会权限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民初由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时期立法权与行政权博弈的结果,是袁世凯政府与参议院、制宪会议间权力争逐在地方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5.
《顺直临时省议会法》是顺直临时省议会于1912年7月议决通过的直隶地方议会法,该法采用了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的分权模式。但直隶都督认为议会权力过大,拒不公布施行。议会与都督围绕《顺直法》展开了较量。1913年4月,北京政府公布了全国统一的《省议会暂行法》,大大削减了议会的权力。《顺直临时省议会法》之争表面上是法律问题,实际是政治问题法律化的体现,是民初由集权向分权政制转型初期,新生的利益集团与传统的既得利益集团在权力和利益再分配中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在由君主专制政府导演的“宪政”丑剧中,甘肃谘议局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它始则作为封建统治集团的附属物,俯首贴耳地为清政府效劳;继而作为顽固势力的应声虫,疯狂地反对共和,维护垂死的封建专制统治;最后为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所卷没而演变成为地主阶级开明派占主导地位的省临时议会。临时省议会虽仍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也多少反映了人民的某些愿望和要求。考察甘肃谘议局及其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探讨辛亥革命时期甘肃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以及其它社会力量斗争的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江西谘议局是晚清政府试图推行君主立宪的省级地方议会,谘议局议员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参与立宪运动.但在君主立宪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大多数议员选择了民主共和.江西谘议局的立场转变对江西辛亥革命成果的巩固与扩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江西谘议局的政治参与和从立宪走向共和,可以透析近代中国的宪政选择.  相似文献   

8.
谭延Kai在民初战乱迭起、政局动荡不定的艰难条件下,三度主诗湘政,排除一切内阻力,大力推行湖南的实业建设,使湖南的社会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快速的复苏,近代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其功绩是民初湖南的其他几位军政大员所无法相比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谘议局的设立,标志着近代江西政治转型拉开了帷幕。在第一次常年会期间,江西谘议局积极履行法定职能,通过了大量议案,保育民生,监督行政,取得了显著成效。谘议局开启了近代江西法治的萌芽,实现了中央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预示着省级政治单位朝着三权分立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浅析清末宪政活动中顺直谘议局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谘议局相比,顺直谘议局在清末筹备立宪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它坚持严格遵守<谘议局章程>,虽然与行政官厅也有矛盾,但从未采取停议和解散的过激行为,同时对其他谘议局的过激行为给予劝解.究其原因,主要是清末直隶地区官绅之间的关系相对协调,顺直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矛盾较小.  相似文献   

11.
顺直省议会存在期问,关心省计民生,广泛参与剿匪活动.或鼓励民众揭发匿匪殃民的地方官;或针对当时具体情形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或积极劝阻各派军阀勿起战祸,等等,在民初直隶剿匪运动史上留下了足迹.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谘议局相比,顺直谘议局在清末筹备立宪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它坚持严格遵守《谘议局章程》,虽然与行政官厅也有矛盾,但从未采取停议和解散的过激行为,同时对其他谘议局的过激行为给予劝解。究其原因,主要是清末直隶地区官绅之间的关系相对协调,顺直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矛盾较小。  相似文献   

13.
顺直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中以官方为主筹办得较好的一个。南方各省谘议局成立时地方立宪派人士起了主要作用,与官方显得较混乱的状况相比,直隶官方在顺直谘议局成立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顺直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中以官方为主筹办得较好的一个。南方各省谘议局成立时地方立宪派人士起了主要作用,与官方显得较混乱的状况相比,直隶官方在顺直谘议局成立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熊希龄(1870—1937年),字秉三,湖南凤凰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政治和社会影响的人物。本文谨就其在近代新闻事业上的活动和贡献,作一简要介绍。一、创办近代报纸 1898年,在全国维新运动高涨之际,湖南出版了闻名全国的《湘报》。这是湖南近代史上创办最早的近代报纸。《湘报》就是由熊希龄手创的。然而现有研究湖南维新运动的著述,但凡提到《湘报》,都只突出了谭嗣同.与唐才常,对熊希龄则很少有具体的论列,有的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提。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6.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的顶层制度设计均为“三权分立”,北洋军阀凭籍武力将其颠覆蜕变为军阀政治体制.但在地方省级,省议会与省长公署一样作为合法机构一直存续着,各个省份各自进行了2-5届数目不同的省议会选举,并且省议会的参政议政活动断续地举行.其中东三省、浙江省等省议会活动与民国北京政府存在时间相始终.省议会选举及机构的存续对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7.
清末东三省谘议局与地方公署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子之变”后 ,清政府为维持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统称为清末“新政”。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从清末宪政改革的成果看 ,主要是在中央成立了资政院 ,在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中央资政院、各省谘议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立法机构的雏形已经产生。这一新的立法机构诞生后能否行使自己的权力 ,能否对作为执法机构的地方公署起到监督作用 ,能否对宪政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关系到清末政治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为充分了解清末东三省谘议局与地方公署的关系 ,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 )关于清末谘议局与地方公署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多民族国家国情基础上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因革脉络,土司问题是重要切入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版图与中国疆域具有非重合性,这是古代中国的常态。边疆土司主要存在于中国疆域的大西南地区。清代四川土司是拥有年班朝觐资格的政治体,与满、蒙、回、藏构成“五个族体联合”意义上的国体存在。清末民初,以边界定边疆、以土司守边疆的新形势,要求把云南土司纳入国家直接治理范围。经过清末改土归流、民初选派土司特派员出席省议会,云南土司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接续了此前四川土司的国体地位。国家“大一统”机制经过这一近代调试得以延续,土司乃至蒙古特派员在中央与边疆之间的中介作用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湖湘文化研究堪称近年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典范.在湖湘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研究湖湘哲学与历史的学术著作不断涌现,近代湖湘文学研究则相对薄弱.孙海洋<湖南近代文学史>是湖南近代文学研究开创性的论著,刘再华<近代经学与文学>对湖南文学的论述亦颇多新见.但对于湖南近代诗歌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则当以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为胜.  相似文献   

20.
本着"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宗旨,慈善赈济一直是佛教自创立以来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末民初,随着湖南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湖南地区佛教组织开始创办初高级小学、佛学讲习所、慈儿院、慈济医院等一些具有近代性质的慈善机构,逐步走上了佛教慈善的近代化之路。这种转变不仅对湖南佛教本身和对湖南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为如今湖南及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