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蕴慧 《新疆教育》2013,(14):58-58
半个多世纪以前,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只有紧紧抓住言语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的纲,才能真正对上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号’。”王尚荣先生一语道破了语文的核心:语文最本质性的东西是文字表达形式,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为言语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是左右读、写、听、说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语文教材高品位的言语形式,正是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主要对象。众多教育学家对语感的重视,体现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伸向言语形式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领悟、内化言语形式的过程就是吸收语感、发展语感能力的过程,也是实现语感迁移、使其充满创造性的前提和关颊庖舱枪湃讼暗糜锔械幕就揪逗头椒?语感教学所凭语识亦皆蕴含于言语形式之中.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务必立足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4.
“语感”这一概念始于夏丐尊先生,20世纪20年代,他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写到:“一般作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叶圣陶先生在此基础上将语感定义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了解力。”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感是个总的名称,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可以通过语感判断隋感,判断语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丐尊先生。1924年他就发表过一篇题为《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的文章,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并进一步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展到“语言文字”,基本见解和夏先生一致。叶先生明确把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灵敏的感觉”称为“语感”,并指出获得语感的途径。吕叔湘先生于1984年又把语感看成是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指出:“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要从培养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人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感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人们的语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现。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夏丐尊在长期的教学、写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思路,这些思路,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学鉴赏教学论的角度对夏丐尊的语文教学论作阐释性的梳理还原:1、夏丐尊对“文学”和“文学鉴赏教学构成”的界定,2、夏丐尊“玩味形式”的文学鉴赏意念,3、夏丐尊教学论的项目设置情况,4、对夏丐尊教学论的简要评价.文学鉴赏教学论、语文教学论,依据笔者的考察,是“多元并存”的.在多元视野背景下,采纳夏丐尊系统的教学论,在当今,仍不失为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语感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界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早在1928年就提出了语感的概念.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训练语感"这一"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真正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1.
言语形式教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创作,应注重运用言语符号的组合、修饰、形态、变形等方式来实现自己创作文本的意旨;施教者在引领习读者阅读和阐释文本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去还原去探究文本所包蕴的深刻内涵,才能使习读者真正形成读解能力,并获得阅读鉴赏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2.
近谓语感,夏丐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两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身、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两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教改的第二次浪潮》中也说到:“语感是人对作用于他的语言信息直觉地感受、把握、领悟的能力。”可见,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一种对语言的真切体验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领悟。那么,怎样进行语感训练呢?  相似文献   

13.
王雪梅 《甘肃教育》2011,(12):70-70
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一课,引发了许多争议和讨论。多年来,阅读教学重课文内容(写什么)而轻言语形式(怎么写)。整个教学活动无非是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等。  相似文献   

14.
许多语文教育专家都十分重视朗读背诵的语文教学传统。夏丐尊先生强调变“阅”为“读”,以培养语感,他说“要领略文字的气势,会诵是惟一的途径”。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15.
钟国榜 《教育艺术》2006,(10):62-62,30
一、语文教学的功能 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是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倡导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以前语感教学一直不被人重视.《新课程标准》的问世,为语文教学园地吹来了一股凉爽的风,《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同时成就的,言语内容生成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课文的言语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特征和优势所在,语文教学必须以言语形式为纲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滋养健康心灵、培育健全人格的文化源泉,但语文教育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特别是国民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总体还不甚理想.夏丐尊《学习国文的着眼点》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语文学习既要学习内容,还要学习文字的形式.学习文字的形式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更好地叙述事物和抒发情感.夏丐尊语文形式观不仅影响了20世纪上半期国文学习,还对当下语文学习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滋养健康心灵、培育健全人格的文化源泉,但语文教育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特别是国民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总体还不甚理想.夏丐尊《学习国文的着眼点》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语文学习既要学习内容,还要学习文字的形式.学习文字的形式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更好地叙述事物和抒发情感.夏丐尊语文形式观不仅影响了20世纪上半期国文学习,还对当下语文学习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夏丐尊先生也指出:"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的确,语文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实践性""综合性"是它的两大特点,学习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理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对文本言语形式的分析是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实践表明,通过从聚集字词、比较句段、融情想象、模仿抒写四个角度对言语形式的关注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